成语拼音:jiāng zuǒ yí wú
成语解释:《晋书·温峤传》:“于时江左草创,纲维未举,峤殊以为忧。及见王导共谈,欢然曰:‘江左自有管夷吾,吾复何虑!’”管夷吾,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,相齐桓公成霸业。后来诗文中多以“江左夷吾”称许有辅国救民之才的人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·温峤传》:“于时江左草创,纲维未举,峤殊以为忧。及见王导共谈,欢然曰:‘江左自有管夷吾,吾复何虑!’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政治家
繁体字形:江左夷吾
英文翻译:Douglas Jiang
江:1.大河:长江。珠江。黑龙江。2.(Jiāng)指长江:江汉。江淮。江南。江左。3.姓。
左:1.方位词。面向南时靠东的一边(跟“右”相对,下2.同):左方。左手。向左转。3.方位词。东:山左(太行山以东的地方,过去也专指山东省)。4.偏;邪;不正常:左脾气。左道旁门。5.错;不对头:想左了。说左了。6.相反:意见相左。7.进步的;革命的:左派。左翼作家。8.同“佐”9.姓。
夷:1.平坦;平安:化险为夷。2.破坏建筑物(使成为平地):烧夷弹。夷为平地。3.灭掉;杀尽:夷灭。夷族。4.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,也泛称周边的民族:淮夷。四夷。5.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:夷情。华夷杂处。6.姓。
吾:[wú]1.我,我的:吾身。吾国。吾辈。2.姓。[yù]古同“御”,抵御。
“江左夷吾”这个成语源自《晋书》,原指东晋名臣王导的治国才能,后来演变为对杰出辅佐者的赞誉。比如某次公司战略会上,张经理提出用数据分析优化供应链,董事长笑着对股东说:“小张就是咱们的江左夷吾啊!”这里既肯定了专业能力,也暗示了其作为团队核心智囊的角色。
为什么用“江左”代指江南? 古代地理中,长江下游以东区域称为“江左”,与“江右”形成对照。这种方位词的文化转化,就像今天我们说“北上广”代表一线城市,本质是通过地域符号传递特定价值判断。
在社区改造案例中,退休工程师老李设计的雨水收集系统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。记者采访时,街道主任感慨:“没有李工的江左夷吾之才,这个项目根本落不了地。”此处成语使用跳出了传统职场语境,展现了市井生活中的智慧闪光。
现代职场还需要“江左夷吾”吗? 观察发现,科技公司产品经理常扮演这种角色——既懂技术原理又能协调各方需求。上周参观某智能家居企业时,CTO指着正在调试设备的工程师说:“我们的江左夷吾团队把用户痛点转化成了23项专利。”这种复合型人才的价值在跨界时代愈发凸显。
个人认为,识别身边的“江左夷吾”需要新视角。隔壁面包店老板改良传统配方时,会结合年轻人健康需求调整糖油比例,这种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理念融合的能力,何尝不是市井版的“夷吾之才”?关键不在于头衔高低,而在于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。
某公益组织负责人曾分享经验:“找到江左夷吾式的合作伙伴,项目成功率提升40%。”他们通过建立人才数据库,专门收录具有跨领域整合能力的志愿者。这种方法论层面的探索,让古老成语焕发出管理学的现代价值。
最后想起创业朋友的话:“比起单打独斗的天才,我更想要能培养江左夷吾的土壤。”这句话点破了成语背后的深层逻辑——真正的智慧不在于个人英雄主义,而在于构建让多元才能协同迸发的生态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