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éi fǎ méi tiān
成语解释: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,任意干坏事。现多形容违法乱纪,不受管束。
成语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十回:“你是那里的这么个横强盗,这样没法没天的!我偏要打这里走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指违法乱纪
繁体字形:没灋没天
英文翻译:run wild
没:[méi]1.无;没有:屋里没人。我没铅笔。2.副词。未;未曾:没红。没来过。[mò]1.沉下去:沉没。淹没。2.漫过;高过:水深没顶。积雪没膝。3.隐藏:出没无常。4.把财物充公:没收。5.完了;终结:没世(终身)。没齿(一辈子)。6.同“殁”:病没。
法:1.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,由国家制定或认可,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,包括法律、法令、条例、命令、决定等:合法。犯法。变法。军法。婚姻法。绳之以法。依法治国。2.方法;方式:办法。用法。土法。加法。这件事没法儿办。3.标准;模范;可以仿效的:法帖。法书。取法乎上。4.仿效;效法:师法。法其遗志。5.佛教的道理:佛法。现身说法。6.法术:作法。斗(dòu)法。7.姓。8.指法国:法语。法文。9.法拉的简称。一个电容器,充以1库电量时,电势升高1伏,电容就是1法。
没:[méi]1.无;没有:屋里没人。我没铅笔。2.副词。未;未曾:没红。没来过。[mò]1.沉下去:沉没。淹没。2.漫过;高过:水深没顶。积雪没膝。3.隐藏:出没无常。4.把财物充公:没收。5.完了;终结:没世(终身)。没齿(一辈子)。6.同“殁”:病没。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“无法无天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没有法律,没有天理”,用来形容人做事毫无顾忌、肆无忌惮。比如有人问:“为什么总有人敢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甚至破坏公物?”答案可能藏在成语里——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可以逃避规则约束时,就容易变得“无法无天”。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区里有人长期占用公共车位,甚至用铁链锁住车位自称“私人所有”。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他人权益,更透露出一种“我的地盘我做主”的霸道心态。这时候邻居们往往会摇头叹气:“这也太无法无天了!”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代社会法治健全,为什么还有人如此嚣张?”实际上,“无法无天”往往源于规则意识缺失。比如某些网红为了流量,故意在自然保护区违规拍摄,他们并非不懂法律,而是抱着“被发现再说”的侥幸心理。这种心态就像成语描述的那样——把个人欲望凌驾于社会秩序之上。
不过换个角度看,成语也在提醒我们规则的温度。去年某地菜市场里,摊贩老张因为急用钱多收了客人五块钱,第二天主动找到客人退还并道歉。他说:“做人不能无法无天,该守的规矩得守。”这个例子让我想到:规则不是冰冷的枷锁,而是保护每个人的安全网。
有趣的是,现在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会用这个成语。当孩子偷拿同学文具还理直气壮时,父母会说:“你以为这样是无法无天很威风?其实大家都会躲着你。”这种生活化的解释,比单纯说教更能让孩子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。
观察身边现象会发现,真正“无法无天”的行为往往始于小事的纵容。就像有人第一次插队没被制止,第二次就敢推搡他人;第一次考试作弊没被发现,第二次就敢买卖答案。成语背后的警示在于:社会规则的维护需要每个人的参与,既不做沉默的旁观者,也不做越界的当事人。
有个值得深思的现象:疫情期间,那些严格遵守防疫规定的人,往往也是生活中最守规矩的群体。这似乎验证了一个道理——对规则的敬畏就像肌肉记忆,需要在日常点滴中培养。而那些总想钻空子的人,最终可能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栽跟头。
最后想说,成语虽老,智慧常新。当我们看到“无法无天”的行为时,不必急着愤怒或失望。换个角度想,这些反面教材反而让我们更清楚:真正自由的人生,是在规则框架内活出精彩,而不是靠践踏底线来彰显存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