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é hé hǎi gàn
成语解释:河流干涸,大海枯竭。比喻穷尽、彻底,不留余地。
成语出处:《三峡五义》第五五回:“谁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,他说菜是剩下的,酒是浑的,坛子也摔了,盘子碗也砸了,还骂了个河涸海干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河涸海干
英文翻译:not leave a bit
河:1.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:江河。河流。内河。运河。护城河。一条河。2.指银河系:河外星系。3.(Hé)特指黄河:河西。河套。4.姓。
涸:积水无存:干涸。枯涸。
海:1.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,有的大湖也叫海,如青海、里海。2.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:人海。火海。3.大的(器皿或容量等):海碗。海量。4.古代指从外国来的:海棠。海枣。5.极多(后面一般跟“了、啦”等):街上的人可海啦!6.漫无目标地:海骂。她丢了支笔,海找。7.毫无节制地:海吃海喝。8.姓。
干:[gàn]1.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:树干。骨干。2.指干部:调干。干群关系。3.做(事):实干。干活儿。埋头苦干。4.能干;有能力的:干练。干才。5.担任;从事:他干过厂长。6.事情变坏;糟:要干。干了,钥匙忘在屋里了。[gān]1.古代指盾牌:干戈。2.姓。3.冒犯:干犯。4.牵连;涉及:干连。干涉。相干。5.追求(职位、俸禄等):干禄。6.水边:江干。河干。7.天干:干支。8.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(跟“湿”相对):干燥。干柴。油漆未干。衣服晾干了。9.不用水的:干洗。干馏法。10.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:饼干。葡萄干儿。豆腐干儿。把萝卜晒成干儿。11.空虚;空无所有:外强中干。钱都花干了。12.只具形式的:干笑。干号(háo)。13.属性词。指拜认的(亲属关系):干妈。干儿子。14.徒然;白:干着急。干瞪眼。干打雷,不下雨。15.形容说话太直太粗(不委婉):你说话别那么干。16.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人难堪:我又干了他一顿。17.慢待;置之不理:主人走了,把咱们干起来了。
“河涸海干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河流干枯、海水枯竭,听起来像是科幻片里的末日场景。但它实际用来形容什么?举个例子:一家公司盲目扩张,耗尽资金却毫无成果,员工私下议论:“再这么下去,怕是真要‘河涸海干’,连工资都发不出了。”你看,这里并不是说真的没水了,而是比喻资源被掏空,陷入绝境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弹尽粮绝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这两个成语都指向资源耗尽,但“河涸海干”更强调长期积累的损耗,就像河流和海洋这样庞大的存在都被耗尽,暗示问题积重难返。比如某地过度开采地下水,导致井水十年内下降百米,村民感叹:“祖辈都说这儿水源丰沛,谁能想到如今河涸海干?”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当代有了新用法。我曾听创业者用这个词自嘲:“连续熬夜三个月,感觉脑力都快河涸海干了。”这种幽默的挪用,反而让成语焕发新生——它不再局限于自然灾难,还能描述个人精力或创意的枯竭。
为什么人们总爱用自然现象比喻困境?或许因为人类对水源的依赖刻在基因里。河流干涸意味着生存危机,这种恐惧转化到现代语境中,就成了对资源危机的警惕。比如看到年轻人沉迷短视频,有长辈摇头:“天天刷这些,时间都被‘河涸海干’了。”虽然比喻稍显夸张,却生动传递了对虚度光阴的担忧。
换个角度看,“河涸海干”也藏着转机。就像沙漠中的雨季会重塑地貌,困境往往倒逼创新。某濒临倒闭的老字号通过电商转型重获新生,正是印证了“绝处逢生”的可能。成语提醒我们关注资源消耗的速度,但不必因此绝望——毕竟真正的智慧,往往在看似干涸的河床下悄然涌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