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ián
  • hǎ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é lián hǎi yí

成语解释:犹言河清海晏。

成语出处:《宋书·礼志三》:“故精纬上灵,动殖下端,诸侯轨道,河溓海夷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局势等

繁体字形:河河海夷

英文翻译:River and sea

河溓海夷的意思

河:1.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:江河。河流。内河。运河。护城河。一条河。2.指银河系:河外星系。3.(Hé)特指黄河:河西。河套。4.姓。

溓:[lián]1.(水)平静:“河溓海夷。”2.味淡薄。[liǎn]〔溓溓〕水快凝结成冰的样子,如“水溓溓以微凝。”[nián]古同“”,黏着:“则虽有深泥,亦弗之溓也。”[xián]水喷出沾在其他物体上。[xiàn]以水浸物,使冷却。

海:1.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,有的大湖也叫海,如青海、里海。2.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:人海。火海。3.大的(器皿或容量等):海碗。海量。4.古代指从外国来的:海棠。海枣。5.极多(后面一般跟“了、啦”等):街上的人可海啦!6.漫无目标地:海骂。她丢了支笔,海找。7.毫无节制地:海吃海喝。8.姓。

夷:1.平坦;平安:化险为夷。2.破坏建筑物(使成为平地):烧夷弹。夷为平地。3.灭掉;杀尽:夷灭。夷族。4.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,也泛称周边的民族:淮夷。四夷。5.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:夷情。华夷杂处。6.姓。

成语评论

河溓海夷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别担心,咱们先看个例子。比如:“经过几代人努力,曾经的战乱之地如今河溓海夷,百姓安居乐业。”这里的“河溓海夷”既描述了自然环境的平静,也暗喻社会安定,是不是画面感很强?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成语和‘太平盛世’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,“河溓海夷”更侧重用自然现象比喻社会状态。就像看到河流平缓、大海无波,我们自然联想到“没有动荡”,这种借景抒意的表达,比直白的“太平”更有文学韵味。

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。假设你所在社区刚解决长期存在的停车纠纷,可以说:“多方协商后,小区终于河溓海夷,连傍晚遛弯的老人都多了起来。”这里既点明了矛盾平息,又传递出轻松愉悦的氛围,比单纯说“问题解决了”更有余韵。

值得思考的是,为什么古人要用河海比喻安定?或许因为农耕文明对自然变化格外敏感——河水泛滥会毁庄稼,海面起浪会翻渔船。把这些自然威胁的平息,直接对应到社会安泰,既生动又符合认知逻辑。这种思维方式,至今仍影响着我们形容社会状态时的用词选择。

有人可能担心:“现在用这个成语会不会太文绉绉?”其实关键看场合。在乡村振兴报告里写“脱贫后山乡河溓海夷”,既准确又有文化厚度;但要是和朋友聊天说“咱俩别吵了,让家里河溓海夷吧”,可能会收获一片笑声——这时候不如直接说“咱们和好吧”更自然。

个人觉得,这类成语就像语言里的“活化石”。它们承载着先人对安定生活的朴素向往,比如用“海不扬波”形容国际关系缓和,用“河清云庆”祝福他人顺遂。现代社会虽然复杂得多,但追求稳定与和谐的底层愿望,古今并无二致。

下次看到关于社会治理的新闻时,不妨试试换个说法。例如:“多方协作下,跨境河流污染问题河溓海夷,环保组织监测数据显示水质提升40%。”这样既保留成语的文化基因,又赋予其新时代的具体内涵,是不是比平铺直叙更有记忆点?

"河溓海夷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