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hū
  • duō
  • mé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ǎ chū duō mén

成语解释:指各部门都自立禁令,法制繁苛,政令不一,使民不知所从。

成语出处:北宋·欧阳修《新唐书·刘贲传》:“或正刑于外则破律于中,法出多门,人无所措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各自为政

繁体字形:灋出多門

英文翻译:each department acting on its own

法出多门的意思

法:1.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,由国家制定或认可,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,包括法律、法令、条例、命令、决定等:合法。犯法。变法。军法。婚姻法。绳之以法。依法治国。2.方法;方式:办法。用法。土法。加法。这件事没法儿办。3.标准;模范;可以仿效的:法帖。法书。取法乎上。4.仿效;效法:师法。法其遗志。5.佛教的道理:佛法。现身说法。6.法术:作法。斗(dòu)法。7.姓。8.指法国:法语。法文。9.法拉的简称。一个电容器,充以1库电量时,电势升高1伏,电容就是1法。
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
多:1.数量大(跟“少、寡”相对):多年。多种多样。多才多艺。多快好省。2.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;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(跟“少”相对):这句话多了一个字。你的钱给多了,还你吧。3.过分的;不必要的:多心。多嘴。多疑。4.(用在数量词后)表示有零头:五十多岁。两丈多高。三年多。5.表示相差的程度大:他比我强多了。这样摆好看得多。6.姓。7.用在感叹句里,表示程度很高: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!。这问题多不简单哪!8.指某种程度:无论山有多高,路有多陡,他总是走在前面。有多大劲使多大劲。

门:1.房屋、车船或用围墙、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:前门。屋门。送货上门。2.装置在上述出入口,能开关的障碍物,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:铁门。栅栏门儿。两扇红漆大门。3.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:柜门儿。炉门儿。4.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:电门。闸门。球进门了。5.门径:窍门。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。6.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,现在指一般的家庭:张门王氏。长门长子。满门。双喜临门。7.宗教、学术思想上的派别:儒门。佛门。左道旁门。8.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:拜门。同门。门徒。9.一般事物的分类:分门别类。五花八门。10.姓。

成语评论

哎哟,今天咱们聊聊“法出多门”这成语,老有意思了!简单来说,它形容政令或规矩太多源头,搞得人不知道听谁的。举个例子哈,比如某公司里行政部说“周五穿休闲装”,结果人事部又发通知“必须穿正装”——这不就乱套了吗?员工们一脸懵,到底该咋办?这时候啊,“法出多门”这词儿就派上用场了。

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了:“为啥非得用这成语啊?直接说‘规定冲突’不行吗?”(摸下巴)问得好!其实啊,成语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用四个字精准传递“多头管理导致混乱”的复杂场景,还能带点文化味儿。就像咱平时吐槽“这破事儿整得跟宫斗剧似的”,是不是比说“流程复杂”更带劲?

再说个接地气的例子。小明他爹妈一个让写作业到十点,一个说八点必须睡觉,孩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。这种情况,用“法出多门”来形容家庭教育的矛盾,是不是瞬间画面感拉满?说白了,规矩太多还不统一,执行的人准得抓瞎。

不过话说回来,这事儿真不能全怪制定规矩的人。有时候啊,社会发展太快,新问题层出不穷,不同部门各自出招也是情有可原。但老话说得好,“三个和尚没水喝”,关键还得有个统一协调的机制。就拿垃圾分类来说吧,前些年各地标准五花八门,现在国家出台统一标准,大家不就好操作多了?

依我看呐,解决“法出多门”就像打太极——既要包容多样性,又得把握核心原则。好比做菜,盐罐子和糖罐子分开没问题,但最后得在锅里调和出美味。下次遇到多头指挥的情况,不妨深呼吸默念:“万变不离其宗”,找准基准线再行动,保准少踩坑!

最后插句实在的,甭管是公司管理还是家庭生活,沟通协调永远比硬性规定更重要。毕竟规矩是死的,人是活的嘛!就像导航软件总提醒的那句:“您已偏离路线,正在为您重新规划”——发现问题及时调整,这才是应对“法出多门”的正确姿势。

法出多门的造句

  1. 造句 我国现有对债权人保护的立法相对滞后,法出多门致使法律法规之间配套性差,导致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愈加困难。
  2. 造句 法律不能朝令夕改,更不能法出多门。
  3. 造句 完善法制的一大障碍就是“法出多门”、“法繁扰民”。
  4. 造句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,罪与刑就规定在刑法里,如果法出多门,反而会造成很多麻烦。
  5. 造句 因此,“部门立法”与“法出多门”情形突出。
  6. 造句 当前旅游方面的法律法规较为复杂,法出多门的现象还是很普遍。
  7. 造句 《民法典》千呼万唤出不来,赔偿标准的“法出多门”其实是对司法的考验。
  8. 造句 然而长期以来,对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标准,却没有统一的规范可供遵循,已有的几类人身赔偿范围和标准也因法出多门,相互间差异悬殊。
  9. 造句 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,自上而下、健康有序地进行,不能各行其是,法出多门。
  10. 造句 此外,同一事项或相关事项由不同部门进行立法,造成“法出多门”或“监管真空”。

"法出多门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