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fàn
  • jiā
  • zhá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àn jiā fú zhái

成语解释:泛:漂浮水上。形容以船为家,浪迹江湖

成语出处:明·袁宏道《锦帆集·尺牍·龚惟长先生》:“泛家浮宅,不知老之将至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浪迹江湖

繁体字形:泛家浮宅

英文翻译:dwell on a boat

泛家浮宅的意思

泛:1.漂浮:泛舟。泛萍浮梗。沉渣泛起。2.透出;冒出:脸上泛红。泛出香味儿。3.广泛;一般地:泛论。泛指。4.肤浅;不深入:浮泛。空泛。5.泛滥:黄泛区(黄河泛滥过的地方)。“氾”

家:[jiā]1.“傢”是“家伙”、“家具”、“家什”的“家”的繁体字。2.家庭的住所:回家。这儿就是我的家。我的家在上海。3.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:我找到营部,刚好营长不在家。4.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:农家。渔家。船家。东家。行(háng)家。5.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家。画家。政治家。科学家。艺术家。社会活动家。6.学术流派:儒家。法家。百家争鸣。一家之言。7.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:上家。下家。公家。两家下成和棋。8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:家父。家兄。9.人工饲养或培植的(跟“野”相对):家畜。家禽。家兔。家鸽。家花。10.姓。[jia]1.后缀。2.用在某些名词后面,表示属于那一类人:女人家。孩子家。姑娘家。学生家。3.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子(qī·zi):秋生家。老三家。[jie]用在修饰语后,相当于“地”、“的”,如“整天家、成年家”。

浮:1.停留在液体表面上(跟“沉”相对):浮萍。油浮在水上。浮云。脸上浮着微笑。2.在水里游:他能一口气浮到对岸。3.在表面上的:浮土。浮雕。4.可移动的:浮财。5.暂时的:浮记。浮支。6.轻浮;浮躁:他人太浮,办事不踏实。7.空虚;不切实:浮名。浮夸。8.超过;多余:人浮于事。浮额。9.姓。

宅:住所;住宅:家宅。深宅大院。

成语评论

哎呦喂,今天咱们来聊聊这个挺有意思的词儿——“泛家浮宅”。说白了,这词儿乍一听有点玄乎,但仔细琢磨还挺有画面感的。您比如说:“老王这两年成了数字游民,带着笔记本满世界跑,真叫个泛家浮宅,四海为家。” 您瞧,这不就是现代版的移动生活嘛!

等等,可能有朋友要问了:“这泛家浮宅到底啥意思啊?” 害,说白了就是居无定所但又处处为家的状态。好比现在的房车族,开着改装车全国转悠,今儿在洱海边煮咖啡,明儿跑到沙漠里看星星——这不就是既“浮”又“宅”的活例子吗?

您猜怎么着?这概念搁古代也有原型!《徐霞客游记》里记载的那位旅行家,三十年走遍二十一省,随身就带个破斗笠和几本书。您品品:“霞客先生当真是泛家浮宅第一人,笔墨作舟丈量山河。” 您看,这种生活态度古今中外还真是一脉相承。

说到这儿,可能有杠精要抬杠:“居无定所多没安全感啊!” 哎这话对也不全对。我邻居家闺女去年辞职搞了个“百城计划”,现在住过87个城市的民宿。前几天视频跟我说:“姐现在才明白,心安处就是家嘛!” 您听听,这不就是泛家浮宅的精髓?

要我说啊,现在科技发展真是给这词儿加了buff。您看那些远程办公的年轻人,带着VR眼镜在巴厘岛开视频会,转头又在清迈夜市撸串儿——好家伙,这不就是赛博版的泛家浮宅?连家当都数字化了,真应了那句老话“一机在手,天下我有”。

不过话又说回来,这种生活方式也不是人人都合适。就像我二叔说的:“你们年轻人总说走就走,可别忘了根在哪。” 这话糙理不糙,毕竟咱们传统文化里“安居乐业”四个字也不是白传的。所以说啊,泛家浮宅这事儿,关键还得看个人怎么平衡漂泊感和归属感。

最近听说有个新趋势,叫“候鸟式养老”。东北的老人们冬天去海南,夏天回老家,这不就是银发族的泛家浮宅?您别说,这模式既解决了气候问题,又满足了叶落归根的情怀——要我说,这届老年人活得可比年轻人通透多啦!

说到底,泛家浮宅这事儿就像穿鞋,合不合脚自己最清楚。有人觉得是自由,有人觉得是折腾。但甭管怎么说,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,这事儿本身不就挺酷的?您说是这个理儿不是?

"泛家浮宅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