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í míng shī shí
成语解释:拘守空名,不求实际。
成语出处:宋·程大昌《考古编·诗论九》:“夫其本圣言而推之者,尚破碎如此,其他何可泥名失实而不敢加辨也欤!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死板
繁体字形:泥名失實
英文翻译:False name
泥:[ní]1.土和水混合成的东西。2.像泥的东西:印泥。枣泥。[nì]1.用灰、泥等涂塞:泥墙。泥炉膛。2.死板;不灵活:拘泥。
名:1.名字;名称:人名。书名。命名。报名。给他起个名儿。2.名字叫做: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。3.名义:你不该以出差为名,到处游山玩水。4.名声;名誉:出名。有名。世界闻名。5.出名的;有名声的:名医。名著。名画。名山。6.说出:莫名其妙。不可名状。7.占有:一文不名。不名一钱。8.a)用于人:三百多名工作人员。录取新生四十名。b)用于名次:第三名。9.姓。
失:1.丢掉:遗失。丧失。2.找不着:迷失路径。3.违背:失信。失约。4.没有把握住:失手。失足。5.没有达到目的:失意。失望。6.改变常态:失色。失神。7.错误:过失。千虑一失。
实:1.内部完全填满,没有空隙:实心儿。把窟窿填实了。2.真实;实在(跟“虚”相对):实话。实心眼儿。实事求是。3.实际;事实:失实。名实相副。4.果实;种子:芡实(鸡头米)。开花结实。5.姓。
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遇到“泥名失实”的现象。比如有人推荐一款“网红保温杯”,广告宣称“保冷24小时”,结果实际用起来两小时冰块就化成了水。这时候人们可能会问:为什么名字和实际效果差距这么大?答案很简单——商家为了吸引眼球,故意用夸张的描述掩盖真实缺陷。
另一个例子是职场中的“头衔通胀”。比如某公司给普通销售员挂上“区域战略总监”的称号,实际工作内容却还是打电话推销产品。这种名不副实的情况容易让人困惑:头衔的意义到底是什么?其实这是企业用虚名替代实质性培养的典型表现,员工的能力成长往往跟不上头衔变化。
有人可能会疑惑:这种现象为什么能长期存在?我的观察是,现代社会的信息过载让人们更倾向于快速判断。一个响亮的名字就像快捷标签,能迅速抓住注意力。但就像包装精美的月饼礼盒打开只有四块点心,过度依赖“名”而忽视“实”,最终会消耗信任成本。
个人认为,与其追求“名”的光环,不如专注“实”的积累。就像朋友介绍的“巷子口那家没有招牌的面馆”,虽然没有华丽的名字,但十年如一日的手工拉面让食客口口相传。这种名实相符的关系,反而比刻意的包装更持久动人。
面对名实不符的现象,我们可以怎么做?保持清醒的判断力是关键。下次看到“三天瘦十斤”的减肥广告时,不妨先查查用户真实反馈;遇到“零基础月入十万”的课程,先思考背后的逻辑是否自洽。时间会戳破所有泡沫,而真实的价值永远经得起推敲。
说到底,“名”就像商品的说明书,“实”才是真正的使用体验。当说明书和产品功能完全对应时,这个品牌才算真正立住了。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产品经理,是选择在说明书上堆砌形容词,还是用心打磨产品内核,这个选择会影响最终的用户口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