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í zú jù rén
成语解释:比喻实际非常虚弱的笨大东西。
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忆秦娥·歌剧重上舞台》:“多威武,泥足巨人,过街老鼠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笨大东西
繁体字形:泥足巨人
英文翻译:be a colossus with feet of clay
泥:[ní]1.土和水混合成的东西。2.像泥的东西:印泥。枣泥。[nì]1.用灰、泥等涂塞:泥墙。泥炉膛。2.死板;不灵活:拘泥。
足:1.脚;腿:足迹。足球。手舞足蹈。画蛇添足。2.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:鼎足。3.指足球运动:足坛。女足。4.姓。5.足以;值得(多用于否定式):不足为凭。微不足道。
巨:1.大;很大:巨款。巨轮。巨幅画像。为数甚巨。2.姓。
人:1.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:男人。女人。人们。人类。2.每人;一般人:人手一册。人所共知。3.指成年人:长大成人。4.指某种人:工人。军人。主人。介绍人。5.别人:人云亦云。待人诚恳。6.指人的品质、性格或名誉:丢人。这个同志人很好。他人老实。7.指人的身体或意识:这两天人不大舒服。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。8.指人手、人才:人浮于事。我们这里正缺人。9.(Rén)姓。
“泥足巨人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,但它背后的故事其实很有意思。想象一下,一个高大的巨人,双脚却陷在泥里——看起来威风凛凛,实际上摇摇欲坠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强大、内里虚弱的事物。比如:“那家互联网公司疯狂扩张业务,结果资金链断裂,成了典型的泥足巨人。”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“泥足”这么关键?其实这里藏着个哲学问题:真正的强大需要什么支撑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邻居老王天天炫耀名牌手表豪车,私下却欠着几十万信用卡债。这种用虚假表象堆砌的“面子工程”,和泥足巨人简直如出一辙。
再来看历史案例。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宝船队,虽然规模惊人,但过度消耗国力导致后期难以为继。当时的官员就曾批评:“此泥足巨人之举,非长久之计。”这提醒我们:任何辉煌成就都需要可持续的基础。
有趣的是,现代人更容易陷入“泥足困境”。社交媒体上,有人为维持精致人设透支消费;创业者为了融资数据造假。这些行为短期看似光鲜,实则像在流沙上盖楼。有个朋友曾说:“我现在宁可做‘陶土小人’,至少每步都踩得实在。”这种返璞归真的态度,或许正是对抗“巨人病”的解药。
最后留个思考题:你身边有没有看似强大实则脆弱的存在?下次遇到这种情况,不妨观察它的“脚”是否站在坚实土地上。毕竟,真正的力量从来不是靠虚张声势,而是源于扎实的根基与持续的生长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