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iú kǒu cháng tán
成语解释:人人挂在嘴上的老话。
成语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7回:“这四个字,久已作了小说部中千人一面的流口常谈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套话等
繁体字形:流口常談
英文翻译:Gossip
流:1.液体移动:流水。流汗。流血。流泪。流程。流泻。流质。流水不腐。汗流浃背。随波逐流(随着波浪起伏,跟着流水漂荡,喻没有主见,随着潮流走)。2.像水那样流动不定:流转(zhuǎn)。流通。流寇。流浪。流离。流散。流失。流沙。流露。流萤。3.传播:流言。流传。流芳。流弊。流毒。流行(xíng)。4.指江河的流水:河流。江流。溪流。激流。奔流。5.像水流的东西:气流。暖流。电流。6.向坏的方面转变:流于形式。7.旧时的刑罚,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:流放。流配。8.品类,等级:流辈。流派。9.指不正派:二流子。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常:1.一般;普通;平常:常人。常识。常态。2.不变的;固定的:常数。冬夏常青。3.时常;常常:常来常往。我们常见面。4.指伦常:三纲五常。5.姓。
谈:1.说话或讨论:漫谈。面谈。谈思想。二人谈得很投机。2.所说的话:奇谈。美谈。无稽之谈。3.姓。
“流口常谈”到底是什么?这个词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,但其实它形容的是那些被反复使用、缺乏新意的表达。比如公司开会时,领导说“大家要团结协作,共创辉煌”,或是朋友聊天时总用“人生就像一场旅行”这类比喻。这些说法本身没错,但用多了就像嚼过的口香糖,味道全无。
为什么人们会依赖这些陈词滥调呢?一个重要原因是“安全区效应”。用现成的套话既不用费心构思,又能快速传递信息。好比做菜总用预制调料包,省时省力,但吃多了难免腻味。记得有次我写文章用了三次“突破瓶颈”,编辑直接批注:“瓶颈快被你挤爆了!”这才意识到惯性表达有多可怕。
流口常谈会带来什么实际影响?最明显的是信息传递效率下降。当同事汇报时说“持续优化用户体验”,你可能根本记不住具体要优化什么;但如果说“把App登录速度从3秒提到1秒”,立刻就能抓住注意力。就像褪色的墙纸需要刷新,语言也需要定期注入鲜活元素。
如何跳出这种表达困境?我的个人经验是“场景化替换”。与其说“加强沟通”,不如具体到“每天下午三点部门茶水间碰头”;代替“拓宽视野”,可以试试“每月读一本完全陌生领域的书”。有次我把工作总结里的“深耕市场”改成“像考古队员一样挖掘客户深层需求”,反而让领导眼前一亮。
语言是思维的镜子,当我们在说车轱辘话时,可能思维也在原地打转。试着给旧瓶装新酒,用具体代替抽象,用故事代替论断。就像春天总要换下厚棉衣,表达方式也该随着思考更新迭代。毕竟,真正的好内容不该让人听完就忘,而是像种子落在心里,自己会生根发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