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iú yán fēng yǔ
成语解释:犹言流言蜚语。
成语出处: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二部第五章:“蛤蟆滩曾经转播过生宝和这女人的流言风语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指坏话
繁体字形:流言風語
英文翻译:rumors and slanders
流:1.液体移动:流水。流汗。流血。流泪。流程。流泻。流质。流水不腐。汗流浃背。随波逐流(随着波浪起伏,跟着流水漂荡,喻没有主见,随着潮流走)。2.像水那样流动不定:流转(zhuǎn)。流通。流寇。流浪。流离。流散。流失。流沙。流露。流萤。3.传播:流言。流传。流芳。流弊。流毒。流行(xíng)。4.指江河的流水:河流。江流。溪流。激流。奔流。5.像水流的东西:气流。暖流。电流。6.向坏的方面转变:流于形式。7.旧时的刑罚,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:流放。流配。8.品类,等级:流辈。流派。9.指不正派:二流子。
言:1.话:言语。语言。格言。诺言。发言。有言在先。言外之意。2.说:言之有理。畅所欲言。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3.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:五言诗。万言书。全书近二十万言。4.姓。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语:[yǔ]1.话:语言。语音。汉语。外语。成语。千言万语。2.说:细语。低语。不言不语。默默不语。3.谚语;成语:语云,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”4.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:手语。旗语。灯语。5.姓。[yù]告诉:不以语人。
流言风语到底是什么?举个例子:公司新来的同事小王突然升职,办公室里立刻传出“他是老板亲戚”的猜测。其实小王连续三个月业绩第一,但没人讨论他的努力,反而用一句传言简化了真相。这时候我们不妨自问:为什么人们更容易相信负面传言?或许因为未知带来不安,而简单粗暴的解释能快速缓解焦虑。
菜市场李大妈说“对面超市卖的鸡蛋注射激素”,结果被证实只是运输温度导致的蛋壳颜色差异。这种流言往往披着“为你好”的外衣传播,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。核心问题来了:如何判断传言真假?有个笨办法——先问“消息来源是谁”,再看“有没有数据或照片佐证”,最后用常识筛一遍,谣言大多经不起这三步。
记得小区业主群里传过“物业要涨50%管理费”,后来发现是有人把季度缴费通知看成了月费标准。这种误会型流言提醒我们:信息碎片化时代,耐心核实比随手转发更重要。我常随身带个小本子,遇到重要信息先记下关键点,避免记忆偏差变成谣言的温床。
明星八卦里流言最猖獗,比如某歌手被传“演唱会假唱”,粉丝立刻分成两派吵翻天。其实专业设备检测声纹就能验证,但多数人更享受站队争论的过程。这里藏着个有趣现象:流言有时像社交货币,能快速拉近陌生人距离,哪怕讨论的内容并不真实。
中学生群体里,“转学生带刀伤人”的传言半天就能传遍全校,最后发现是有人把美术课裁纸刀夸张成了凶器。青少年时期特别容易滋生这类谣言,因为成长中的敏感心理就像放大镜。我当班主任时会在教室设个“传言粉碎板”,鼓励学生把听到的传闻写出来,大家一起查证,效果比单纯禁止好得多。
流言就像蒲公英的种子,落在肥沃土壤才会生根。下次听到“某品牌牛奶含防腐剂”时,先看看自家冰箱里的保质期——现代杀菌技术早就能做到安全保鲜。保持理性思考的习惯,谣言自会像晨雾遇见阳光般消散。远处的山峦轮廓渐渐清晰,真相从来不怕被追问,只怕没人愿意走近看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