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ào qì lǐn rán
成语解释:浩气:即正气,刚直正大的精神;凛然:严肃,令人敬畏的样子。浩然之气令人敬畏。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……其为气也,至大至刚,以直养而无害,则塞于天地之间,其为气也,配义与道;无是,馁也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态度等
繁体字形:浩氣凛然
英文翻译:awe-inspiring noble spirit
浩:1.盛大;巨大:浩大。浩繁。2.多:浩博。浩如烟海。
气:1.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2.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3.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4.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5.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6.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)。忍气吞声。7.欺压:受气。8.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9.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10.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凛:1.寒冷:凛冽。2.严肃;严厉:凛遵(严肃地遵照)。凛然。凛若冰霜。3.畏惧;害怕:凛于夜行。
然:1.对;不错:不以为然。2.指示代词。如此;这样;那样:不尽然。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。3.然而:此事虽小,然亦不可忽视。4.副词或形容词后缀:忽然。突然。显然。欣然。飘飘然。5.又同“燃”。
浩气凛然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就是形容一个人正气十足、气场强大到让人不敢轻易冒犯。比如《三国演义》里关羽单刀赴会那一段——东吴将领设下埋伏,他却目不斜视地端起酒杯:“这长江水酿的酒,今天喝起来格外痛快!”连敌人都被他镇住,愣是没敢动手。
有人会问:现在这年代还需要浩气凛然吗?看看疫情期间的逆行者就知道了。有个武汉护士在请战书写道:“我是党员我先上,防护服够的话再给同事分。”明明知道危险,但说话时腰板挺得笔直,这种时候谁能不觉得她浑身都在发光?
其实普通人也常有浩气凛然的瞬间。去年郑州暴雨,有个大哥站在齐腰深的洪水里当人肉路标,扯着嗓子指挥车辆绕开漩涡。记者问他怕不怕,他抹了把脸:“总不能看着别人往鬼门关开啊!”这种关键时刻的本能反应,恰恰印证了孟子说的“浩然之气,至大至刚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浩气凛然不等于莽撞逞强。就像《觉醒年代》里陈独秀在北大演讲,面对嘘声从容整理西装:“诸君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,但请允许我把话说完。”这种带着书卷气的坚定,反而比拍桌子瞪眼更有力量。毕竟真正的气场,从来都是智慧和勇气共同撑起来的。
有个有趣的观察:浩气凛然的人往往活得特别“省电”。他们不用整天琢磨别人眼色,遇到原则问题也不会左右摇摆。就像我认识的老校长,拒绝开发商改建操场时只说了一句:“孩子们奔跑的地方,多少钱都换不来。”这种由内而外的定力,或许正是这个焦虑时代最缺的“精神钙片”。
说到底,浩气凛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境界。它可能藏在快递小哥扶起摔倒老人时的果断里,在实习生指出报表错误时的坚持中。当越来越多人选择在关键时刻“站直了说话”,整个社会的脊梁自然会挺得更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