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ú yī dà páo
成语解释:浮:违反酒令被罚饮酒;瓟:同“匏”,匏瓜。原指罚饮一大杯酒。后指满饮一大杯酒
成语出处:清·朱彝尊《黄征君寿序》:“目击其先公之大节,具书于国史,先生之心,足以自慰,于介寿日,宜浮一大瓟者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满饮一大杯酒
繁体字形:浮一大瓟
英文翻译:Float a big hole
浮:1.停留在液体表面上(跟“沉”相对):浮萍。油浮在水上。浮云。脸上浮着微笑。2.在水里游:他能一口气浮到对岸。3.在表面上的:浮土。浮雕。4.可移动的:浮财。5.暂时的:浮记。浮支。6.轻浮;浮躁:他人太浮,办事不踏实。7.空虚;不切实:浮名。浮夸。8.超过;多余:人浮于事。浮额。9.姓。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大:[dà]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2.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3.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4.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5.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6.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7.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8.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9.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[dài]1.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2.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[tài]1.古同“太”。2.古同“泰”。
瓟:[bó]1.小瓜。2.古书上说的一种草。[páo]古同“匏”。
“浮一大瓟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别急,咱们先拆开看看。“浮”有满溢、高举的意思,“瓟”是古代的酒器,合起来就是“举起一大杯酒一饮而尽”。不过它可不只是字面上的豪饮动作哦!
举个实际例子:老张的团队熬夜三个月研发新产品,上线当天用户量暴涨。他举着啤酒杯对同事说:“今天必须浮一大瓟,敬咱们的坚持!”这里的“浮一大瓟”既表达了庆祝的爽快,也暗含着对团队协作的肯定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成语和“干杯”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“浮”字传递的意境——酒水满到快要溢出杯沿的状态,比普通碰杯更强调情绪的饱满。就像大雨后涨满的小河,那种“再多一点就要漫出来”的张力,恰恰是中文成语的精妙所在。
我曾在山区支教时见过更生动的用法。村里通电那晚,老村长端着自家酿的米酒,眼眶泛红地说:“这杯浮一大瓟,敬盼了二十年的光明。”此刻的“浮一大瓟”早已超越饮酒本身,化作岁月沉淀的情感释放。
值得注意的是,现代人使用这类成语时不必拘泥形式。朋友考研上岸后,我们在奶茶店用珍珠奶茶“浮一大瓟”;同事提案通过,办公室用咖啡杯集体“浮一大瓟”。语言本就该随时代流动,重要的是保留那份真挚的共鸣。
下次遇到值得纪念的时刻,不妨试试这个词。它像个小巧的情绪放大器,让平常的庆祝瞬间带上古典韵味。毕竟生活需要仪式感,而汉语给了我们五千年的仪式感词库,不用多可惜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