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yán
  • lù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ú yán xū lùn

成语解释:浮言:没有事实根据的话。浮泛不切实际的言谈论调

成语出处:宋·叶适《制科》:“当制举之盛时,置学立师,以法相授,浮言虚论,披抉不穷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说话等

繁体字形:浮言虚論

英文翻译:On the empty talk

浮言虚论的意思

浮:1.停留在液体表面上(跟“沉”相对):浮萍。油浮在水上。浮云。脸上浮着微笑。2.在水里游:他能一口气浮到对岸。3.在表面上的:浮土。浮雕。4.可移动的:浮财。5.暂时的:浮记。浮支。6.轻浮;浮躁:他人太浮,办事不踏实。7.空虚;不切实:浮名。浮夸。8.超过;多余:人浮于事。浮额。9.姓。

言:1.话:言语。语言。格言。诺言。发言。有言在先。言外之意。2.说:言之有理。畅所欲言。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3.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:五言诗。万言书。全书近二十万言。4.姓。

虚:1.空;空虚:弹不虚发。乘虚而入。2.不符合真实情况:弄虚作假。3.不自满:谦虚。4.害怕;勇气不足:心虚。胆虚。5.副词。白白地:虚度。6.虚弱:气虚。体虚。7.指政治思想、方针、政策等方面的道理:务虚。8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

论:[lùn]1.分析和说明道理:评论。议论。2.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、文章或理论:舆论。社论。历史唯物论。3.评定;看待:论罪。相提并论。4.介词。按照:论堆卖。论件计工。[lún]〔论语〕儒家经典之一。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。共二十篇。内容有孔子谈话、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,涉及政治、经济、教育、道德和哲学等,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。宋代把它和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孟子》合为《四书》。

成语评论

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?同事在会议上滔滔不绝半小时,结束时却感觉啥都没说?这种场景正是「浮言虚论」的生动写照。比如某次项目讨论会上,小李挥舞着激光笔激情演说:"我们要打造革命性产品,颠覆行业格局,创造用户价值闭环!"但具体怎么做、资源怎么分配、风险如何应对,这些关键信息完全空白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浮言虚论总让人觉得不舒服?其实就像吃棉花糖——刚入口甜丝丝的,嚼两下发现全是空气。这种语言包装术往往用华丽辞藻掩盖内容空虚,就像装修豪华但没地基的房子,看着漂亮实则危险。记得去年公司年会,市场部总监用20个形容词描述"战略升级",散会后大家面面相觑:"所以到底要增加几个销售点?"

如何识别浮言虚论?有个简单标准:听完后能否马上行动。比如邻居老王总说要"全面优化社区环境",但具体是修路灯还是清垃圾?反之,张阿姨说"下周组织10人清扫队,重点处理3个卫生死角",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方案。语言的价值在于指导行动,而非堆砌辞藻。

我发现现代人尤其需要警惕「知识型浮论」。有些自媒体文章标题惊悚:"颠覆认知的五个底层逻辑",点开发现不过是老生常谈。这就像把凉白开装进香槟杯,初看高端,尝过才知平淡无奇。真正有价值的内容,往往像农夫山泉——包装朴素但解渴管用。

面对浮言虚论泛滥的环境,我们可以培养「信息过滤器」:听到观点时先问三个问题——有没有数据支撑?能不能指导实践?是否解决具体问题?就像上周朋友推荐理财课,号称"月入十万秘籍",我反问"去年学员平均收益率多少?"对方立刻支支吾吾起来。这种追问就像照妖镜,能让虚浮言论现出原形。

语言终究是工具而非目的。与其在辞藻堆砌上较劲,不如像老木匠对待工具——把每个词都用在合适位置。下次准备发言时,不妨试试"减法原则":删掉所有形容词,保留动词和名词,你会发现真正重要的内容自动浮现出来。毕竟,真诚的沟通不需要镀金,就像好茶不需要加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