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àng
  • zō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ú jì làng zōng

成语解释:谓行踪不定。

成语出处:明·陈铎《山坡羊·怨别》套曲:“一任他浮迹浪踪,终须是有个相逢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不安定

繁体字形:浮跡浪蹤

英文翻译:Floating trace

浮迹浪踪的意思

浮:1.停留在液体表面上(跟“沉”相对):浮萍。油浮在水上。浮云。脸上浮着微笑。2.在水里游:他能一口气浮到对岸。3.在表面上的:浮土。浮雕。4.可移动的:浮财。5.暂时的:浮记。浮支。6.轻浮;浮躁:他人太浮,办事不踏实。7.空虚;不切实:浮名。浮夸。8.超过;多余:人浮于事。浮额。9.姓。

迹:1.留下的印子;痕迹:足迹。血迹。笔迹。踪迹。2.前人遗留的事物(主要指建筑或器物):古迹。陈迹。事迹。史迹。3.形迹:迹近违抗(行动近乎违背、抗拒上级指示)。

浪:1.波浪:风平浪静。乘风破浪。白浪滔天。2.像波浪起伏的东西:麦浪。声浪。3.没有约束;放纵:放浪。浪费。4.逛:到街上浪了一天。5.姓。

踪:脚印;踪迹:踪影。失踪。跟踪。无影无踪。

成语评论

哎哟,今天咱们聊聊“浮迹浪踪”这个成语。举个栗子吧:“老张年轻时走南闯北,浮迹浪踪几十年,最后在云南开了家客栈,说是终于找到了根。” 你看,这成语是不是特形象?说白了就是形容人像浮萍一样居无定所,但又带着点自在洒脱的劲儿。

等等,可能有人要问:“这成语和‘浪迹天涯’有啥区别啊?” 嘿,好问题!其实“浮迹浪踪”更强调“踪迹飘忽”,比如“那个画家常年背着画板四处写生,浮迹浪踪的,连他家人都不确定他下个月在哪儿”——重点不在“浪”,而在“踪迹难寻”。

再举个反常识的例子:“你以为网红博主天天旅游很潇洒?其实他们浮迹浪踪的生活背后,得扛着三脚架追日出、抱着电脑赶稿子。” 你看,现代社会的“浮迹浪踪”早就不只是浪漫的代名词了,更像是个技术活儿。

说到这儿,我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:为啥古人用“浮”“浪”这种水字旁的字形容漂泊? 我琢磨着啊,可能因为水无常形,就像人生轨迹难预测——比如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“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”,妥妥的浮迹浪踪文学代言人。
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年轻人反而挺向往这种状态。我有个做自由职业的朋友就说:“天天在家办公算啥?我这叫数字游民式浮迹浪踪,今天咖啡馆明天共享办公,工作地点全看WiFi信号!” 您瞧,时代变了,连漂泊都能玩出科技感。

最后插句个人观点哈:浮迹浪踪这事儿吧,关键看主动还是被动选择。像候鸟迁徙是自然规律,但要是自己选的路,哪怕居无定所也透着股生机勃勃。就像那句话说的:“重要的不是你在哪儿扎根,而是你走过的路有没有开出花来。”

"浮迹浪踪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