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ǎi yàn hé chéng
成语解释:晏:平静;河:黄河;澄:清澈。黄河水清,大海波平浪静。比喻天下太平
成语出处:清·魏源《秦淮灯船引》:“海晏河澄二百年,那信鲸鲵吞士女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比喻太平盛世
繁体字形:海晏河澄
英文翻译:Haiyan Hecheng
海:1.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,有的大湖也叫海,如青海、里海。2.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:人海。火海。3.大的(器皿或容量等):海碗。海量。4.古代指从外国来的:海棠。海枣。5.极多(后面一般跟“了、啦”等):街上的人可海啦!6.漫无目标地:海骂。她丢了支笔,海找。7.毫无节制地:海吃海喝。8.姓。
晏:1.迟:《吕氏春秋·制乐》:“早朝晏退。”2.同“宴”。
河:1.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:江河。河流。内河。运河。护城河。一条河。2.指银河系:河外星系。3.(Hé)特指黄河:河西。河套。4.姓。
澄:[chéng]1.(水)很清:澄澈。2.使清明;使清楚:澄清。[dèng]1.使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:澄清。2.挡着渣滓或泡着的东西,把液体倒出;滗:把汤澄出来。
“海晏河澄”这个词听起来文绉绉的,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其实它描绘的是一种理想的自然和社会状态——大海平静无波,河水清澈见底,常被用来比喻天下太平、民生安定。比如你可以说:“经过多年的环境治理,这片曾经的污染区终于重现海晏河澄的景象。”这里的“海晏河澄”既指自然生态恢复,也暗含社会发展的和谐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成语离普通人的生活远吗?完全不是!比如社区里垃圾分类推行后,街道变得干净整洁,邻居间的矛盾也减少了,这不就是“海晏河澄”的小型写照吗?用接地气的话说,它就像你推开窗看到的蓝天绿水,或者周末带孩子去公园时感受到的那种舒心。
为什么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古语?我个人觉得,这类成语像一面镜子,照出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。尤其在环境问题突出的今天,“河澄”的具象化描述,比单纯说“环保成功”更有画面感和说服力。比如某地河流治理项目验收时,负责人用“十年努力换得海晏河澄”作为汇报标题,既点明成果,又传递出诗意。
有人担心这是不是过于理想化?确实,绝对的“风平浪静”很难实现,但正是这种愿景推动着改变。就像家门口那条小河,三年前还是臭水沟,如今能看到小鱼游动,这种渐进式的改善本身就是“河澄”的过程。它提醒我们:目标的达成不在于瞬间颠覆,而在于持续向理想状态靠近。
最后分享个观察:我发现越是快节奏的时代,人们越容易被这种充满画面感的成语打动。它们像文化基因里的密码,短短四个字就能激活集体记忆中的山水画卷。下次遇到描述社会治理或生态保护的新闻时,试试用“海晏河澄”造句,或许能发现语言背后的深层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