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ēn
  • qiǎ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ēn lì qiǎn qì

成语解释:厉:连衣涉水;揭:撩起衣服。意思是涉浅水可以撩起衣服;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没有用,只得连衣服下水。比喻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。

成语出处:《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》:“深则厉,浅则揭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
繁体字形:深厲淺揭

英文翻译:act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

深厉浅揭的意思

深:1.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(跟“浅”相对,2.—3.同):深耕。深山。这院子很深。4.深度: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。这间屋子宽一丈,深一丈四。5.深奥:由浅入深。这本书很深,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。6.深刻;深入:深谈。影响很深。7.(感情)厚;(关系)密切:深情。两人的关系很深。8.(颜色)浓:深红。深绿。颜色太深。9.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:深秋。夜已经很深了。10.很;十分:深知。深信。深恐。深表同情。深有此感。11.姓。

厉:1.严格:厉行节约。2.严肃;猛烈:正言厉色。雷厉风行。3.古又同“”。4.古又同“”。5.古又同“”。6.古又同“癞(lài)”。

浅:[qiǎn]1.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小(跟“深”相对,2.—3.同):浅滩。水浅。屋子的进深浅。4.浅显:浅易。这些读物内容浅,容易懂。5.浅薄:功夫浅。6.(感情)不深厚:交情浅。7.(颜色)淡:浅红。浅绿。8.(时间)短:年代浅。相处的日子还浅。[jiān]形容流水声。

揭:[jiē]1.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,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:揭锅。揭幕。2.使隐瞒的事物显露:揭露。揭发。揭底。揭穿。揭短。揭晓。3.高举:揭竿而起。4.标示:揭橥(zhū)(本是作标记的小木桩,引申为标志。亦作“揭著”)。揭示。5.扛,持。6.姓。[qì]提起衣裳:揭衣涉水。

成语评论

深厉浅揭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古雅,但实际应用场景比我们想象中更贴近生活。比如公司新来的项目经理小李,面对突然提前的项目截止日期,他没有固执地要求团队按原计划加班,而是快速调整任务分配方案——这正应了“遇到深水就穿着衣服过河,遇到浅水就提起衣角蹚水”的智慧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随机应变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成语背后的画面感更强调对客观条件的判断。就像农民浇地时要看土壤干湿程度决定用水量,医生开药时要根据患者体质调整剂量,都是在对环境作出评估后选择最适合的执行方式。

去年小区物业改造绿化带就是个反例。物业经理坚持要移植名贵树种,结果80%的树苗都因水土不服枯死了。如果当时能像成语说的那样“视水深调整过河方式”,先做土壤检测再选品种,或许就能避免这种浪费。这件事让我意识到,很多决策失误往往源于对现实条件的误判。

有趣的是,这个原则在家庭教育中也适用。邻居王姐教育孩子从不照搬育儿书,而是观察孩子的兴趣点:发现女儿喜欢观察昆虫,就带她去自然博物馆而不是强迫练钢琴。这种“见深浅而变通”的做法,反而让孩子保持了可贵的好奇心。

在科技快速迭代的今天,“深厉浅揭”的智慧更显重要。就像程序员选择开发框架时,不会盲目追求最新技术,而是根据团队熟悉度和项目需求来决定。这种务实态度,往往比单纯追求“高大上”更能保证项目成功率。

或许我们应该把这个成语想象成智能导航系统:既要有明确的目的地,又要根据实时路况调整路线。生活中的选择很少有非黑即白的标准答案,关键是在认清现实条件的基础上,找到那个“刚刚好”的解决方案。这种动态平衡的智慧,正是这个古老成语带给现代人的启示。

"深厉浅揭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