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īng jūn cè
成语解释: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、坏人。
成语出处:《公羊传 定公十三年》:“此逐君侧之恶人。”唐 李商隐《有感》诗:“古有清君侧,今非乏老成。”《新唐书 仇士良传》:“如奸臣难制,誓以死清君侧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清除君主身旁的坏人
繁体字形:清君側
英文翻译:The side of the Qing Emperor
清:1.洁净;清澄。与“浊”相对:清波。2.清楚;明白:分清敌我。说清道理。3.查点:清仓。4.寂静:清幽。5.尽;完;一点不留:清除。6.不贪污:清廉。7.朝代名(1644—1911)。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。1616年(明万历四十四年)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。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。1644年明亡,清世祖爱新觉罗·福临入关,定都北京,逐步统一全国。1911年(清宣统三年)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,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。
君:1.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。2.敬辞。称对方:汪君。诸君。
侧:[cè]1.旁边(跟“正”相对):左侧。侧面。公路两侧种着杨树。2.向旁边歪斜:侧耳。侧着身子进去。[zè]同“仄2”。[zhāi]倾斜;不正:侧歪。
“清君侧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别急,咱们先从字面意思拆解。“清”是清除,“君”指君主,“侧”就是身边人,连起来原意是“清除君主身边的坏人”。现在它更多用来比喻排除团队或环境中阻碍发展的因素。
比如一家创业公司内部流程混乱,新上任的经理说:“咱们得学学古人‘清君侧’,把重复审批的环节砍掉,让项目跑得更快。”这里的“君”变成了企业目标,“侧”则代指低效制度,用历史典故讲现代管理,是不是挺有意思?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普通的问题整改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“君侧”二字——它特指那些靠近权力核心却产生负面影响的存在。就像电视剧里皇帝总被奸臣蒙蔽,现实中领导身边若有人报喜不报忧,团队就需要“清君侧”式的透明沟通机制。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社区广场舞队里,王阿姨总拉着领队私下决定排练时间,导致其他成员常扑空。李姐站出来说:“咱们该‘清君侧’了,以后排班都在群里投票决定。”既化解矛盾又不伤和气,这就是成语活用的智慧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清君侧”不该成为排除异己的借口。就像学生时代遇到过班干部借着“整顿纪律”打压不同意见,这反而违背了成语的本意。真正的“清君侧”应该像园丁修剪枝叶,目的是让整棵树长得更好,而不是单纯砍掉不喜欢的枝条。
现在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也会用到类似概念。当发现孩子被损友带偏,张先生没有直接禁止往来,而是说:“交朋友就像‘清君侧’,要保留能互相促进的,远离总拖你后腿的。”这种引导比强硬干预更容易被青少年接受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给现代人最大的启示是:解决问题要找根源。就像电脑死机时,我们会先关掉占用内存的软件,而不是直接砸键盘。团队遇到瓶颈时,与其抱怨大环境,不如先审视身边是否存在“卡脖子”的细节——这可能就是当代版的“清君侧”。
下次遇到复杂情况时,不妨自问:“真正的症结在哪里?是外部压力还是内部消耗?”有时候调整身边三五个关键因素,比盲目努力更重要。这或许就是千年成语教给我们的生存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