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īng
  • shèng
  • zhuó
  • xiá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īng shèng zhuó xián

成语解释:汉末饥荒,禁止酿酒,饮酒人避讳言酒,称清酒为圣人,浊酒为贤人。指酒的别称

成语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徐邈传》:“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,浊者为贤人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酒

繁体字形:清聖濁賢

英文翻译:Saints and sages

清圣浊贤的意思

清:1.洁净;清澄。与“浊”相对:清波。2.清楚;明白:分清敌我。说清道理。3.查点:清仓。4.寂静:清幽。5.尽;完;一点不留:清除。6.不贪污:清廉。7.朝代名(1644—1911)。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。1616年(明万历四十四年)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。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。1644年明亡,清世祖爱新觉罗·福临入关,定都北京,逐步统一全国。1911年(清宣统三年)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,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。

圣:1.最崇高的:圣地。神圣。2.称学识或技能有极高成就的:圣手。诗圣。3.指圣人:圣贤。4.封建社会尊称帝王:圣上。圣旨。5.宗教徒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:圣经。圣灵。6.姓。

浊:1.不清澈;不干净。与“清”相对:混浊。污浊。2.社会黑暗、混乱:浊世。3.声音低沉粗重:浊声浊气。

贤:1.有德行的;有才能的:贤明。贤达。贤良。2.有德行的人;有才能的人:圣贤。选贤举能。任人唯贤。3.敬辞,用于平辈或晚辈:贤弟。贤侄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清圣浊贤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换个角度看,它其实和生活里的选择息息相关。比如有人问:“公司里的小张和小李,一个做事细致但速度慢,另一个效率高却常出错,该提拔谁?”这时候老板可能会说:“清圣浊贤,得看长远——小张像‘清圣’,质量是根基;小李像‘浊贤’,速度能救急,但根基不稳。”这里用成语点明了“核心标准不同,选择方向就不同”。

有人可能会疑惑:“为什么用‘清’和‘浊’来比喻人与事?”其实这源于古代对酒的分级——清酒为“圣”,浊酒为“贤”,后来延伸为对品质的区分。比如选购茶叶时,老茶客常念叨:“别看这款茶包装简陋(浊贤),喝起来回甘;那款礼盒精美(清圣),味道反而平淡。”这说明事物的价值不能单看表面。
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在现代尤其适用。比如选择合作对象时,有人看重履历光鲜(清圣),有人更信实战经验(浊贤)。我曾遇到一位客户,坚持选择报价高但案例少的“大牌团队”,结果项目反而不如本地小团队灵活。这就像成语提醒的:所谓“圣”与“贤”没有绝对优劣,关键要看具体需求。

如果再往深想,这个成语还藏着辩证思维。比如教育领域,家长常纠结“快乐教育”(浊贤)和“严格培养”(清圣)。实际上,北京某重点中学的实验班就尝试过混合模式:主课抓质量(清圣),社团活动放权给学生自主(浊贤),结果学生综合能力反而提升。这种灵活运用“圣”与“贤”的思路,或许正是成语给现代人的启发。

最后想到个反常识的例子:环保行业里,处理污水(浊贤)的技术难度其实比净化饮用水(清圣)更高。这恰好印证了成语的深层含义——事物的价值评判,永远需要放在具体语境中衡量。下次看到类似“清高”与“务实”的争论时,或许可以想想:这场讨论里的“圣”与“贤”,究竟指向什么标准?

"清圣浊贤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