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īng
  • chén
  • zhuó
  • shuǐ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īng chén zhuó shuǐ

成语解释:清尘:喻他人;浊水:喻自己。比喻相隔很远,会面没有希望。

成语出处:三国 魏 曹植《七哀诗》:“君若清路尘,妾若浊水泥,浮沉各异势,会合何时谐!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宾语;比喻相隔很远,没有希望会面

繁体字形:清塵濁水

英文翻译:be completely cut off from each other , with no chance to meet

清尘浊水的意思

清:1.洁净;清澄。与“浊”相对:清波。2.清楚;明白:分清敌我。说清道理。3.查点:清仓。4.寂静:清幽。5.尽;完;一点不留:清除。6.不贪污:清廉。7.朝代名(1644—1911)。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。1616年(明万历四十四年)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。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。1644年明亡,清世祖爱新觉罗·福临入关,定都北京,逐步统一全国。1911年(清宣统三年)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,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。

尘:1.飞扬的或停附在物体上的灰土:尘埃。2.佛教道教指现实世界:红尘。尘凡。3.行迹;踪迹:步人后尘。

浊:1.不清澈;不干净。与“清”相对:混浊。污浊。2.社会黑暗、混乱:浊世。3.声音低沉粗重:浊声浊气。

水:1.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,化学式H2O。无色、无味、无臭的液体,在标准大气压(101325帕)下,冰点0℃,沸点100℃,4℃时密度最大,为1克/毫升。2.河流:汉水。淮水。3.指江、河、湖、海、洋:水陆交通。水旱码头。水上人家。4.(水儿)稀的汁:墨水。药水。甘蔗的水儿很甜。5.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:贴水。汇水。外水。6.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: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。7.姓。

成语评论

清尘浊水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像在描述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,对吧?比如一杯清水和一杯浑水倒在一起,结果会怎样?其实它的本意是比喻不同阶层或背景的人无法共同生活,或者事物之间难以调和。但放到今天,这个成语还能怎么用呢?

举个例子:公司里空降了一位名校毕业的高管,做事讲究数据和流程;而基层团队更看重经验和人情。当双方开会讨论项目时,高管说“必须按标准模型推进”,老员工却反驳“实际现场根本不是这样”——这时候有人感叹:“真是清尘浊水,各说各话啊!”你看,这里用成语点出了理念冲突的本质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对立真的无法改变吗?其实未必。就像往浑水里持续注入清水,虽然过程缓慢,但最终可能变得清澈。比如某传统企业引入数字化团队初期矛盾重重,但经过半年的磨合,老员工学会了用数据分析问题,新人也理解了业务场景的特殊性。这说明“清尘浊水”的状态并非永恒,关键看是否愿意主动打破边界。

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:现在很多创新恰恰产生于“清尘浊水”的交界处。比如互联网+农业、AI+艺术创作,不同领域的碰撞反而激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。这让我想到,或许成语中的“清”与“浊”本就不该被对立看待——当它们交融时,可能创造出第三种更丰富的形态。

下次遇到观念冲突时,不妨先放下“非黑即白”的判断。就像搅拌一杯混合了泥沙的水,静置时固然分层,但摇晃后也可能呈现独特的质感。重要的不是急于定义谁清谁浊,而是找到让不同元素协同作用的那个“搅拌棒”。

"清尘浊水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