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īng
  • tāng
  • guǎ
  • shuǐ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īng tāng guǎ shuǐ

成语解释:形容菜肴水太多,佐料少,没有味道。

成语出处: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卷:“煮一蒸钵白菜,清汤寡水,看不见一点油星子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
繁体字形:清湯寡水

英文翻译:something insipid

清汤寡水的意思

清:1.洁净;清澄。与“浊”相对:清波。2.清楚;明白:分清敌我。说清道理。3.查点:清仓。4.寂静:清幽。5.尽;完;一点不留:清除。6.不贪污:清廉。7.朝代名(1644—1911)。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。1616年(明万历四十四年)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。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。1644年明亡,清世祖爱新觉罗·福临入关,定都北京,逐步统一全国。1911年(清宣统三年)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,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。

汤:[tāng]1.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。也指烹调后以汁液为主的副食:米汤。姜汤。煲汤。2.开水;热水:赴汤蹈火。3.中药方剂。用水煎服:茵陈汤。4.也叫成汤、唐、大乙。商朝第一个君主。夏桀残酷暴虐,人民反对,诸侯叛离。汤起兵灭夏,约于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,都亳(今河南商丘)。[shāng]〔汤汤〕水流大而急。

寡:1.少;缺少(跟“众、多”相对):寡欢。寡言。寡不敌众。孤陋寡闻。2.淡而无味:清汤寡水。3.妇女死了丈夫:守寡。寡居。

水:1.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,化学式H2O。无色、无味、无臭的液体,在标准大气压(101325帕)下,冰点0℃,沸点100℃,4℃时密度最大,为1克/毫升。2.河流:汉水。淮水。3.指江、河、湖、海、洋:水陆交通。水旱码头。水上人家。4.(水儿)稀的汁:墨水。药水。甘蔗的水儿很甜。5.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:贴水。汇水。外水。6.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: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。7.姓。

成语评论

提到"清汤寡水",你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画面?这成语表面形容汤水缺乏油水,实则常被用来比喻内容空洞、缺乏实质。比如看新人写的项目方案:"这份计划书像清汤寡水,理论框架搭得漂亮,实操细节却薄如蝉翼。"这里既保留了饮食的本义,又延伸出专业场景的隐喻。

有人会问:清汤寡水只能形容食物吗?其实不然。上周听朋友吐槽:"现在的直播带货越来越没看头,主播只顾喊'买它买它',商品亮点讲得跟清汤寡水似的。"这个用法巧妙捕捉了信息密度不足的痛点,比直接说"内容空洞"更鲜活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特定语境下能产生积极效果。比如养生文章里写道:"现代人饮食普遍油腻,偶尔来顿清汤寡水的素斋,反而能让肠胃松口气。"这里贬词褒用,提醒我们事物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具体情境。

我自己有次做PPT被领导批评"像清汤寡水",后来才明白视觉呈现和信息密度要平衡。现在做方案时总会自问:这个图表是否言之有物?这段文字有没有注水?这种思维转换,正是成语带给我们的实用启发。

语言学家发现,饮食类成语最易引发共鸣。当我们说"这部电影的剧情比清汤寡水还平淡",观众立刻能联想到味觉记忆,这种通感效应让表达事半功倍。下次想批评内容单薄时,不妨试试这个既文雅又接地气的表达。

最后留个思考题:如果清汤寡水代表简约风格,浓油赤酱象征丰富表达,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哪种方式更能抓住受众?答案或许因人而异,但懂得根据场合调节内容的"咸淡",确实是现代人必备的沟通智慧。

清汤寡水的造句

  1. 造句 她在书中写道,鱼翅好比“食之无味、清汤寡水的粉条”,而鱼翅羹根本就是“史上最大的骗局之一”。
  2. 造句 凤儿,看爹给你买的东西,清汤寡水可把我闺女熬坏了。
  3. 造句 一来二去,跨国公司赚了满盆满钵,账面却清汤寡水,甚至亏了个千孔百疮。
  4. 造句 晚饭是野菜汤,清汤寡水,没有馒头,武牧苦中作乐:这可是纯天然原生态食品,还几十块一小把,想论斤买都不卖的。
  5. 造句 如今却是清汤寡水的,别说是一个小女孩儿,徐长青自己都受不了。
  6. 造句 现在看来,很有可能是这位大德鲁伊不满意午餐的清汤寡水,要自己开个小灶什么的。
  7. 造句 必须烤啊!炖肉咱们又没有调料,清汤寡水的炖起来也不好吃。
  8. 造句 把清汤寡水的平常日子一点点修养成风和日丽的世外桃源,耐心、细心给空气凤梨安一个别致的家。
  9. 造句 你二爷我,清汤寡水的已经两个月了,而且近半个月滴酒未沾了,你可要快点来救我啊……
  10. 造句 当天晚上杨仁毅的家里如同过节一般,父亲还特意宰了一只老母鸡给炖上了,让他美美的饱了一次口福,这几天在学校里一直是清汤寡水,他还真有点不适应。

"清汤寡水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