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īng yuán zhèng běn
成语解释:谓从根本上整顿清理,彻底解决问题。
成语出处:《文史知识》:“对每一种文体的发生,发展和演变,都需要客观地分析,清源正本,了解其在历史长河中所起的作用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清源正本
英文翻译:Qingyuan original
清:1.洁净;清澄。与“浊”相对:清波。2.清楚;明白:分清敌我。说清道理。3.查点:清仓。4.寂静:清幽。5.尽;完;一点不留:清除。6.不贪污:清廉。7.朝代名(1644—1911)。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。1616年(明万历四十四年)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。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。1644年明亡,清世祖爱新觉罗·福临入关,定都北京,逐步统一全国。1911年(清宣统三年)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,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。
源:1.水流起头的地方:河源。泉源。发源。源远流长。饮水思源。2.来源:货源。资源。病源。3.姓。
正:[zhèng]1.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(跟“歪”相对):正南。正前方。前后对正。这幅画挂得不正。2.位置在中间(跟“侧、偏”相对):正房。正院儿。3.用于时间,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:正午。4.正面(跟“反”相对):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。5.正直:正派。公正。方正。心术不正。6.正当:正路。正理。钱的来路不正。7.(色、味)纯正:正红。正黄。颜色不正。味道不正。8.合乎法度;端正:正楷。正体。9.属性词。基本的;主要的(区别于“副”):正文。正编。正本。正副主任。10.姓。[zhēng]正月:新正。
本:1.草木的根:本草(泛指中药)。无本之木。2.事物的根源,与“末”相对:本末(头尾;始终)。根本(根源;彻底;本质上)。3.草的茎,树的干:草本植物。4.中心的,主要的:本部。本体。5.原来:本来。本领。6.自己这方面的:本国。本身。本位。本分(fèn)。
“清源正本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清理水源、扶正树根”,实际指从根源上解决问题。比如一个家庭矛盾频发,如果总想着“今天劝架、明天买礼物安抚”,可能治标不治本;而坐下来坦诚沟通彼此的真实需求,反而像拔除了杂草的根茎,矛盾自然减少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普通的问题解决方式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“溯源”的勇气。比如某公司产品质量下滑,管理层若只盯着“惩罚质检员”或“加大广告投入”,反而可能掩盖核心问题;但若愿意深挖到生产线流程或员工培训体系,才算是摸到了“清源正本”的门道。
最近看到社区垃圾分类推行困难,有人抱怨居民素质差,但换个角度看:如果垃圾桶位置设置不合理、分类指引不清晰,再多的宣传标语也只是隔靴搔痒。这让我想到,生活中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,往往只需要追问三次“为什么”——就像剥洋葱一样,总有一层答案指向真正的源头。
有个朋友曾苦恼孩子沉迷手机,试过没收设备、断网都没用。后来发现孩子其实是用游戏逃避课业压力,转而带着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、培养篮球兴趣,三个月后情况明显改善。这种从“行为表象”转向“心理动因”的过程,恰好印证了“治事如治病,对症下药不如调理体质”的个人体会。
在信息过载的当下,“清源正本”或许还能延伸出新含义。比如面对网络谣言,比起逐个辟谣,不如教会大家查证信源的方法;应对焦虑情绪,与其依赖碎片化鸡汤,不如建立系统化的压力管理机制。有时候慢下来寻找本质,反而比急着应对表面现象走得更远。
最后想起老家门前的老槐树,小时候见它生虫,爷爷从不急着喷药,而是先松土施肥增强树势。第二年开春,虫害竟不治而愈。这种“先固本再除弊”的智慧,放在今天依然鲜活——毕竟再高效的除草剂,也比不上让土地本身恢复健康生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