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īng zhuó shù xiū
成语解释:清酌:祭祀用的酒;庶羞:美食。指美酒佳肴或祭祀用品
成语出处:唐·柳宗元《祭吕衡州温文》:“奉清酌庶羞之奠,敬祭示吕八兄化光之灵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清酌庻羞
英文翻译:In the Qing Dynasty, I felt ashamed
清:1.洁净;清澄。与“浊”相对:清波。2.清楚;明白:分清敌我。说清道理。3.查点:清仓。4.寂静:清幽。5.尽;完;一点不留:清除。6.不贪污:清廉。7.朝代名(1644—1911)。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。1616年(明万历四十四年)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。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。1644年明亡,清世祖爱新觉罗·福临入关,定都北京,逐步统一全国。1911年(清宣统三年)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,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。
酌:1.倒酒;喝酒:对酌。自斟自酌。2.酒饭:便酌。3.考虑;商量:酌加修改。
庶:1.众多:庶务。富庶。2.平民;百姓:庶民。3.姓。4.宗法制度下指家庭的旁支(跟“嫡”相对):庶出。5.庶几:庶免误会。庶不致误。
羞:1.害臊;难为情:害羞。2.使难为情:你别羞我了。3.耻辱:羞耻。4.感到耻辱:羞与为伍。5.同“馐”。
“清酌庶羞”这个词,乍一听有点陌生,但它其实描述了一种庄重的仪式感。比如:“家族祭祀时,长辈摆上清酌庶羞,向祖先表达敬意。”这里的“清酌”指清澈的酒,“庶羞”则是多样的美食,合起来就是用洁净的饮食表达郑重的心意。
为什么这个词现在用得少了?其实它更像一个“文化符号”——古人用具体的物品传递抽象的情感,而现代人更习惯直接表达。比如公司年会时,老板可能会说“感谢大家的努力”,而不是摆一桌酒菜来“代言”谢意。
有个有趣的发现:这个成语藏着古人“以物传情”的智慧。就像现在年轻人给朋友庆生,既要选蛋糕又要挑礼物,本质上和“清酌庶羞”的逻辑相通——用精心准备的物品传递心意。
它在现代社会真的没用了吗?恰恰相反。当我在博物馆看到青铜酒器展览时,解说词写着:“这些器皿曾承载清酌庶羞,见证着三千年前的礼仪文明。”这时候成语就成了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,让冷冰冰的文物突然有了烟火气。
有个朋友开茶室的故事或许能说明问题。他特意用粗陶茶具配精制茶点,说这叫“现代版清酌庶羞”——用质朴衬托精致,反而让客人感受到待客的真诚。这或许就是古老智慧的新生。
语言就像河流,有些词汇会沉淀在河床,有些则继续奔涌向前。当我们读到“清酌庶羞”时,不妨想象月光下的祭祀场景:酒樽映着星辉,供品飘着香气,那些未被说出口的敬重与怀念,早已融在缕缕青烟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