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īng yǎ jué chén
成语解释:绝尘:不沾尘土。清新雅致,一尘不染
成语出处:冰心《寄小读者》:“这屋里清雅绝尘,有加无已的花,把我围将起来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清新雅致
繁体字形:清雅絶塵
英文翻译:Pure and elegant
清:1.洁净;清澄。与“浊”相对:清波。2.清楚;明白:分清敌我。说清道理。3.查点:清仓。4.寂静:清幽。5.尽;完;一点不留:清除。6.不贪污:清廉。7.朝代名(1644—1911)。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。1616年(明万历四十四年)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。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。1644年明亡,清世祖爱新觉罗·福临入关,定都北京,逐步统一全国。1911年(清宣统三年)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,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。
雅:[yǎ]1.合乎规范的:雅正。2.高尚;不粗俗:文雅。雅致。雅座。3.西周朝廷上的乐歌,《诗经》中诗篇的一类。4.敬辞,用于称对方的情意、举动:雅意。雅教。5.姓。6.交情:无一日之雅。7.平素:雅善鼓琴。8.很;极:雅以为美。[yā]同“鸦”。
绝:1.断:隔绝。络绎不绝。2.穷尽;净尽;没有出路的:绝望。弹尽粮绝。绝境。3.副词。1.极:绝大多数。绝妙。2.全然;绝对:绝无其事。4.独一无二的:绝技。5.气息中止;死亡:气绝。悲痛欲绝。6.绝句:七绝。
尘:1.飞扬的或停附在物体上的灰土:尘埃。2.佛教道教指现实世界:红尘。尘凡。3.行迹;踪迹:步人后尘。
走在江南古镇的石板路上,忽然瞥见青瓦白墙的院落里探出几枝白梅。屋檐下挂着竹帘的老茶馆中,茶香与古琴声交织,让人不自觉地放慢脚步。这大概就是"清雅绝尘"最生动的写照——既保留着传统文人的雅趣,又隔绝了市井的喧嚣。
有人会问:现代生活中哪里寻得到这样的意境?其实清晨五点推开书房的窗,晨雾未散时执卷阅读,案头青瓷瓶里斜插着新折的野蔷薇,键盘敲击声尚未响起的时刻,便自成一方清雅天地。这种美不在于物质丰俭,而在心境的澄明。
常听年轻朋友抱怨生活太浮躁,或许可以试试在出租屋里摆个旧藤椅。周末午后阳光斜照时,给斑驳的木桌铺块蓝染布,用粗陶杯泡杯茉莉花茶,手机调成飞行模式。这时候翻两页《浮生六记》,窗外的车水马龙突然就像被按了静音键——原来"绝尘"的秘诀,在于主动构建精神结界。
有个现象很有趣:网红书店总爱用水泥墙配绿植,号称要营造"清雅"氛围。但真正让人驻足的,往往是某个角落的线装书柜,或是老式台灯下正在临帖的银发老者。这提醒我们,刻意营造的雅致容易流于形式,而自然流露的从容气度,才是"绝尘"二字的精髓所在。
当代艺术家小林总在画室养苔藓盆景,他说这是"给自己眼睛吃素"。这话颇耐寻味——当我们看惯了霓虹灯和电子屏,偶尔凝视青苔在陶盆里缓慢生长的轨迹,那种不争不抢的生命状态,何尝不是对"清雅绝尘"最鲜活的诠释?这种审美体验,本质上是对过度刺激的现代生活的一种解毒剂。
最后想到个细节:老茶客冲泡明前龙井时,总要先往紫砂壶里注七分水。留白的智慧在这里格外动人——就像我们追求的清雅境界,不在于填满所有空间,而是懂得在喧嚣中留出呼吸的余地。这种留白艺术,或许正是对抗浮躁时代的温柔武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