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ǔn guā liū yóu
成语解释:形容说话非常流利、顺畅或牲畜长得很肥
成语出处:清·蒲松龄《东郭外传》:“做的有枝有叶,念的滚瓜溜油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说话等
繁体字形:滚瓜溜油
英文翻译:Rolling melon oil
滚:1.滚动;翻转:荷叶上滚着亮晶晶的水珠儿。2.走开;离开(含斥责意):滚开。你给我滚!3.(液体)翻腾,特指受热沸腾:滚开的水。锅里水滚了。4.使滚动;使在滚动中沾上(东西):滚元宵。滚雪球。利滚利。5.同“绲”6.姓。
瓜:1.蔓生植物,叶子像手掌,花多是黄色;果实可以吃。种类很多,如西瓜、南瓜、冬瓜、黄瓜等。2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(Guā)姓。
溜:[liū]1.滑行;(往下)滑:溜冰。从山坡上溜下来。2.偷偷地走开或进入:一说打牌,他就溜了。几个歹徒溜进仓库里。3.光滑;平滑:溜光。滑溜。4.看:溜一眼心里就有了数。5.顺着;沿:溜边。溜墙根儿走。6.很;非常(用在某些单音节形容词前):溜直。溜齐。溜满。7.同“熘”。[liù]1.迅速的水流:大溜。河里溜很大。2.迅速;敏捷:眼尖手溜。走得很溜。3.房顶上流下来的雨水:檐溜。承溜。4.檐沟:水溜。5.排;条:一溜三间房。6.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:这溜的果木树很多。7.练:溜嗓子。8.用石灰、水泥等抹(墙缝);堵、糊(缝隙):墙砌好了,就剩下溜缝了。天冷了,拿纸条把窗户缝溜上。
油:1.指动物的脂肪和从植物、矿物中提炼出来的脂质物:牛油。花生油。石油。2.一种液体食品:酱油。3.用桐油、油漆等涂抹:窗、门油饰一新。4.被油弄脏:衣服油了。5.圆滑;不诚恳:油腔滑调。这人太油了。
大家可能都听过“滚瓜烂熟”这个成语,但“滚瓜溜油”是怎么回事呢?其实这是个有趣的误用,原意可能想表达“熟练到极致”或“油滑得过分”。咱们先看看它在不同场景下可能怎么用。
比如邻居家孩子背古诗:“这首诗他练了上百遍,现在背得滚瓜溜油,连标点符号都能一口气说出来!”这里的“滚瓜溜油”其实更适合用“滚瓜烂熟”,强调对内容的极致掌握,就像熟透的西瓜轻轻一碰就裂开那样自然。
那为什么会有人用“溜油”呢?可能想形容像油在锅里滑动般的顺畅。比如老师傅修车:“他拆装发动机那叫个滚瓜溜油,工具在他手里跟跳舞似的。”不过要注意,这种创新用法更适合轻松场合,考试作文可别这么写。
有人可能要问:自创成语会不会影响交流?语言本身就在发展,就像网络用语“给力”也被收录词典。关键在于用对场合——在朋友聊天时来句“我这PS技术现在玩得滚瓜溜油”,既有趣又传神;但在正式文件中,还是老老实实用规范表达更稳妥。
说到这儿想起个真实案例:去年公司年会,主持人夸销售冠军“跟客户打交道滚瓜溜油”,结果老总当场笑出声。后来才知道,这个词让他联想到“老油条”,可见创新用语要注意潜在歧义。这也提醒我们,语言创新就像做菜加新调料,放对了增香,放错了可能串味。
个人觉得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,成语创新未尝不可,但得把握分寸。就像“滚瓜溜油”这种说法,用在年轻人聚会能活跃气氛,用在技术分享会可能引发困惑。关键是要像厨师掌握火候那样,知道什么时候用传统配方,什么时候加点新佐料。
最后给大家提个醒:下次想夸人技术娴熟,可以说“操作得像机械臂一样精准”;想吐槽某人太圆滑,不妨说“滑得像泥鳅抓不住”。语言之妙,正在于在不同语境中找到最贴切的表达,这可比硬套成语有意思多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