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ī nǚ yōu lǔ
成语解释:鲁穆公时国事危急,漆室之女对国家深感忧虑。指不当政的人对国事担忧
成语出处:清·毛祥麟《墨余录·开捐例》:“行见贞下起元,物极必反,沙汰之政,当轴必已筹及,毋徒为漆女之忧鲁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爱国
繁体字形:漆女憂魯
英文翻译:Qi Nu worries about Lu
漆:1.黏液状涂料的统称。涂在物体表面,干燥后形成坚韧的薄膜,有保护和装饰作用。分为天然漆和人造漆两类。2.把涂料涂在器物上:把大门漆成红色的。3.姓。
女:[nǚ]1.女性,女子,女人,妇女:女士。女工。男女平等。2.女儿:一儿一女。3.星宿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[rǔ]文言代词,你:女等。女将何往?
忧:1.忧愁:忧闷。忧伤。2.使人忧愁的事:忧患。高枕无忧。3.担心;忧虑:杞人忧天。忧国忧民。4.指父母的丧事:丁忧。5.姓。
鲁:1.迟钝;笨:愚鲁。鲁钝。2.莽撞;粗野:粗鲁。鲁莽。这人办事挺鲁的。3.周朝国名,在今山东曲阜一带。4.山东的别称:鲁菜。5.姓。
“漆女忧鲁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背后的故事挺有意思。传说春秋时期鲁国漆室有个女子,看到国君不理朝政,天天在家捶胸顿足担心国家安危。后来这个典故就被用来形容普通人操心国家大事的情怀。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菜市场王阿姨刷着手机新闻,突然放下青菜说:“最近国际油价又涨了,咱们退休金会不会受影响啊?”旁边张大爷笑道:“你这不就成了‘漆女忧鲁’嘛!”这个场景里,普通人的日常关切和千年典故形成了奇妙呼应。
有人可能会问:普通百姓管这些大事有用吗?其实这个成语恰恰在说,每个人的关注本身就是种力量。就像现代人讨论垃圾分类、社区改造,看似小事,积少成多就能推动改变。
再说个职场版的:刚入职的小李在茶水间嘀咕:“听说公司要调整考核制度,咱们部门会不会被合并啊?”同事打趣道:“别当现代漆女啦,先把报表做完要紧!”这种既关心集体又专注当下的态度,或许才是最健康的状态。
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“忧国忧民”有了新形式。朋友圈转发的环保倡议、邻里群讨论的社区建设,本质上都是现代版的漆女忧鲁。关键不在于能不能立刻改变什么,而在于保持这种关切和参与感。
有次听老人聊天时说:“从前担心吃不饱,现在操心吃太好。”这话挺有意思。不同时代的“忧”在变化,但那份希望生活更好的心意始终相通。或许这就是成语穿越千年还能引发共鸣的原因。
最后想说,适度关注是责任,过度焦虑反成负担。就像成语里的漆室女,她最终等来了鲁国重振。现实中的我们,也可以在关切与行动间找到平衡点,既不做冷漠的旁观者,也不当焦虑的预言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