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ī tǒng dǐ tuō
成语解释:漆桶脱了底才能透光亮。比喻彻底明白清楚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2卷:“吕先生听罢,大彻大悟,如漆桶底脱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漆桶底脱
英文翻译:Paint bucket bottom peeling
漆:1.黏液状涂料的统称。涂在物体表面,干燥后形成坚韧的薄膜,有保护和装饰作用。分为天然漆和人造漆两类。2.把涂料涂在器物上:把大门漆成红色的。3.姓。
桶:盛东西的器具,用木头、铁皮、塑料等制成,多为圆筒形,有的有提梁:水桶。汽油桶。
底:[dǐ]1.最下面的部分:底层。底座。底下(a.下面;b.以后)。海底。底肥。2.末了:年底。月底。到底。3.根基,基础,留作根据:刨根问底。底蕴。底稿。底版。4.图案的基层:白底蓝花的瓶子。5.何,什么:底事伤感。6.古同“抵”,达到。[de]同“的”。
脱:1.(皮肤、毛发等)脱落:脱皮。脱毛。爷爷的头发都脱光了。2.取下;除去:脱鞋。脱脂。脱色。3.脱离:逃脱。摆脱。脱险。脱缰之马。4.漏掉(文字):脱误。这一行里脱了三个字。5.轻率;轻慢:轻脱。脱易(轻率,不讲究礼貌)。6.或许:脱有不测。7.倘若:脱有遗漏,必致误事。8.姓。
“漆桶底脱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别急,咱们先拆开看看。漆桶是用来装漆的容器,底部要是脱落了,里面的漆自然会流得到处都是——这不就是“藏不住秘密”的意思吗?比如同事老张悄悄把项目搞砸了,却假装无事发生,结果客户一通电话打来追问细节,整个办公室瞬间鸦雀无声,这就是典型的“漆桶底脱”现场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纸包不住火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两者都讲秘密暴露,但“漆桶底脱”更强调被动揭穿的过程。就像家里小孩偷吃饼干,本来把罐子藏得好好的,结果手一滑罐子摔碎,饼干渣撒了满地,这种“意外暴露”的窘态,用这个成语形容再贴切不过。
换个场景想想:小王在团队里总爱抢功劳,季度汇报时把同事的创意说成自己的。没想到总经理突然要求现场演示操作流程,他支支吾吾半天憋不出话,会议室空气突然凝固——这种戏剧性转折,不正是“漆桶底脱”的最佳写照?事情发展到这一步,往往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。
我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能流传至今,恰恰说明人性中藏着某种永恒规律。现在社交媒体时代,明星塌房、企业暴雷的事件频发,本质上都是现代版的“漆桶底脱”。就像去年某网红带货翻车,直播间里号称纯天然的护肤品,被网友扒出成分表里明晃晃的化学添加剂,三天掉粉百万。这种瞬间崩塌的信任危机,放在古代大概也会被记上一笔。
有趣的是,有些“漆桶底脱”反而能带来转机。邻居李姐曾隐瞒慢性病史投保,后来主动向保险公司坦白,不仅顺利续保,还获得了更合适的治疗方案。这让我想到:与其费尽心思糊桶底,不如早点找个结实的容器。毕竟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,真诚可能才是最高效的“防漏涂料”。
下次遇到需要遮掩的事,不妨先问问自己:这是值得守护的漆桶,还是早该换掉的破罐子?有时候主动掀开桶底,反而能避免更大的混乱。就像整理房间时发现过期食物,与其等它某天发臭污染整个冰箱,不如趁早清理来得痛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