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ān bìn chéng shuāng
成语解释:潘:晋代诗人潘岳。指中年鬓发开始发白
成语出处:晋·潘岳《秋兴赋并序》:“斑鬓髟以承弁兮,素发飒以垂领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状语、定语;指人到中年
繁体字形:潘鬢成霜
英文翻译:Pan sideburns turn into frost
潘:姓。
鬓:鬓角,面颊两边靠近耳朵前面的地方;也指这个部位所长的头发:两鬓苍苍。
成:1.完成;成功(跟“败”相对):大功告成。事情成了。2.成全:成人之美。玉成其事。3.成为;变为:百炼成钢。雪化成水。4.成果;成就:坐享其成。一事无成。5.生物生长到定形、成熟的阶段:成虫。成人。6.已定的;定形的;现成的:成规。成见。成例。成药。7.表示达到一个单位(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):成批生产。成千成万。成年累月。水果成箱买便宜。8.表示答应、许可:成!就这么办吧。9.表示有能力:他可真成!什么都难不住他。10.姓。11.十分之一叫一成:九成金。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。
霜:1.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细微颗粒。2.白色如霜的粉末:柿霜。3.比喻白色:霜鬓。
“潘鬓成霜”这个成语,源自西晋文学家潘岳在《秋兴赋》中对自己早生白发的感慨,常用来形容人未老先衰,或因愁思过度而显苍老。比如,有人可能自嘲道:“这几年工作压力大,加班熬夜成了家常便饭,真是‘潘鬓成霜’,镜子里的白发一天比一天显眼。”这样的例子是不是很贴近生活?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这个成语能引起共鸣?”其实,它戳中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身心变化的无奈。比如一位中年父亲感慨:“孩子还没长大,父母又需要照顾,每天忙得焦头烂额,真是‘潘鬓成霜’,连老朋友都笑我像个‘小老头’。”这里不仅表达了年龄带来的变化,更暗含了责任与压力对身心的影响。
换个场景看,这个成语也可以带点积极意味。比如有人打趣道:“虽然‘潘鬓成霜’听起来有点惨,但换个角度想,白发也是智慧的象征嘛!”这种调侃背后,其实藏着对生活的接纳——与其纠结于外貌变化,不如坦然接受成长的过程。
个人认为,“潘鬓成霜”之所以动人,是因为它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具象化了。现代人常说“中年危机”,本质上和古人看到白发时的感慨一脉相承。但有趣的是,如今三十岁的人可能比古代五十岁的人更容易产生这种焦虑,或许因为当代社会的节奏更快、竞争更激烈吧。
再看一个例子:有人突然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,脱口而出:“哎呀,我这算不算‘潘鬓成霜’啊?”接着又自我安慰:“不过白一两根头发算什么,心态年轻最重要!”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,恰好体现了人在面对变化时的矛盾心理——既在意,又试图用幽默化解。
说到底,“潘鬓成霜”更像一面镜子,照出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。与其被这个词吓到,不如学学古人“对镜莞尔”的豁达。毕竟,岁月带走的青丝,也会用阅历和从容作为补偿,不是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