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án
  • shē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án shēn fú yù

成语解释:潜:深藏;隩:河岸弯曲的地方。形容潜伏深藏,不出头露面

成语出处:唐·韩愈《答侯继书》:“行自念方当远去,潜深伏隩,与时世不相闻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潛深伏伏

英文翻译:Deep dive

潜深伏隩的意思

潜:1.隐在水下:潜泳。潜到海底。2.隐藏;不露在表面:潜伏。潜流。潜移默化。3.秘密地:潜逃。4.指潜力:革新挖潜。5.姓。

深:1.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(跟“浅”相对,2.—3.同):深耕。深山。这院子很深。4.深度: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。这间屋子宽一丈,深一丈四。5.深奥:由浅入深。这本书很深,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。6.深刻;深入:深谈。影响很深。7.(感情)厚;(关系)密切:深情。两人的关系很深。8.(颜色)浓:深红。深绿。颜色太深。9.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:深秋。夜已经很深了。10.很;十分:深知。深信。深恐。深表同情。深有此感。11.姓。

伏:1.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;趴:伏案。伏在桌子上。2.低下去:起伏。此起彼伏。3.隐藏:潜伏。伏击。昼伏夜出。4.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统称;伏天:入伏。初伏。三伏天。每伏十天。5.屈服;低头承认;被迫接受:伏诛。6.使屈服;降伏:降龙伏虎。7.姓。8.伏特的简称。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,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。

隩:[yù]河岸弯曲的地方。[ào]同“”。

成语评论

潜深伏隩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,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很常见。比如深海里的章鱼,平时藏在礁石缝隙中一动不动,遇到猎物才会突然出击——这种“藏得深、藏得巧”的状态,就是对这个成语最生动的诠释。它告诉我们:真正的实力往往不需要时刻张扬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要刻意隐藏自己呢?其实这和植物生长的道理相通。观察过竹子的朋友知道,它前四年只能长3厘米,根系却在地下蔓延数百平米,到第五年才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。职场中那些突然崭露头角的新人,往往也经历过这样的“潜深期”,他们可能在默默学习行业知识,或者在悄悄打磨专业技能。

历史故事里有个经典案例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,在出山辅佐刘备前,整整十年隐居隆中。这期间他并非无所事事,而是观察天下大势,研究兵法谋略。后来刘备三顾茅庐时,他能精准分析局势,提出《隆中对》,正是得益于这段“伏隩”时光的积累。这给我们什么启示?有价值的蛰伏,从来不是消极等待。

现代人还需要这种生存智慧吗?在社交媒体盛行、个人IP泛滥的今天,有人觉得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。但仔细观察会发现,真正持久的影响力,往往建立在扎实的根基之上。就像某科技公司的研发团队,连续三年没有新产品发布,被外界质疑“江郎才尽”,结果第四年推出的创新产品直接改写了行业标准——原来他们一直在攻克关键技术难题。
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把握“藏”与“显”的平衡。就像冲浪运动员,既要潜入浪底积蓄势能,也要抓住时机跃出水面。生活中,我们可以定期给自己设置“静默期”,关掉社交媒体的噪音,专注做需要长期投入的事情。毕竟,没有厚积薄发的准备,再华丽的亮相都可能变成昙花一现。

下次当你看到同事突然拿出令人惊艳的方案,或是邻居家的孩子默默考取顶级学府,不妨想想:这些看似“横空出世”的成功,背后可能正藏着一段“潜深伏隩”的故事。生活的惊喜,往往藏在别人看不见的努力里。

"潜深伏隩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