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án
  • lí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án lín jí yǔ

成语解释:谓隐藏形迹。

成语出处:明·张煌言《曹云霖中丞〈从龙诗集〉序》:“潜鳞戢羽,幸舟逢鄂君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潛鱗戢羽

英文翻译:Primordial feather

潜鳞戢羽的意思

潜:1.隐在水下:潜泳。潜到海底。2.隐藏;不露在表面:潜伏。潜流。潜移默化。3.秘密地:潜逃。4.指潜力:革新挖潜。5.姓。

鳞:1.鱼类、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,由角质、骨质等构成。2.像鱼鳞的:鳞茎。鳞波。遍体鳞伤。3.姓。

戢:1.收敛;收藏:戢翼。2.停止:戢怒。

羽:1.羽毛,鸟的毛:羽翼。2.鸟类或昆虫的翅膀:振羽。3.古代五音(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)之一。相当于简谱的“6”。

成语评论

潜鳞戢羽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陌生,但它背后藏着一种独特的生活智慧。字面意思是“隐藏鳞片、收敛翅膀”,常用来比喻人在特定环境下选择暂时收敛锋芒,积蓄力量的状态。比如一位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可能会说:“我现在就像潜鳞戢羽,先踏实学习业务,等机会成熟再争取项目主导权。”这种主动“藏”的姿态,反而可能成为未来爆发的跳板。

为什么需要“藏”呢?想象一棵树苗在狂风暴雨中硬要挺直腰杆,很可能被连根拔起;但如果它暂时弯下枝干,待天气转晴再重新生长,反而能存活得更久。生活中也是如此——初入新环境时,急于表现可能招致不必要的压力,而观察、倾听、适应的过程,恰恰是建立信任的基础。

举个现实例子:某科技公司的产品经理发现团队存在沟通障碍,她没有直接指出问题,而是花了三个月记录各部门的工作流程,最终用详实的数据报告推动制度改革。这种“潜鳞戢羽”式的处理,既避免了正面冲突,又用事实赢得了支持。

不过要注意的是,收敛不等于退缩。就像成语中的“潜”与“戢”都暗含主动性,真正的智慧在于选择何时展现光芒。历史上诸葛亮隐居南阳时潜心修学,看似默默无闻,实则在等待明主;而当他认定刘备值得辅佐时,便果断提出《隆中对》,这正是潜藏与展露的完美平衡。

现代职场中,这种策略依然适用。刚毕业的实习生如果过早显露对领导决策的质疑,可能会被视为冒失;但若先积累经验、展现可靠度,待成为团队核心成员后再提出创新建议,往往更容易被采纳。这让我想到竹子生长的特性——前四年仅长高三厘米,第五年开始每天三十厘米的疯长,之前的沉寂都在为爆发积蓄能量。

当然,任何策略都有适用范围。在需要快速反应的危机时刻,或是面对原则性问题时,直截了当的表达可能更合适。关键是要培养对环境的敏感度,就像冲浪者观察海浪的起伏,知道何时该俯身穿越浪底,何时该乘势而起。这种动态调整的能力,或许才是“潜鳞戢羽”带给现代人最宝贵的启示。

观察身边那些真正厉害的人,他们往往既能在必要时低调积累,也懂得在关键时刻精准发力。这种收放自如的状态,或许比始终锋芒毕露更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挑战。就像夜空中的星辰,并非每时每刻都耀眼夺目,但找准时机闪烁的那一瞬,就足以被人铭记。

"潜鳞戢羽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