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zhuó
  • yáng
  • qī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ī zhuó yáng qīng

成语解释:激:冲去;抨击;浊:不干净的水;清:清澈的水。冲去脏水;使清水涌流。比喻批评过错;表彰良善;扬善除恶。

成语出处:《尸子 君治》:“扬清激浊,荡去滓秽,义也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比喻清除坏的,发扬好的

繁体字形:激濁揚清

英文翻译:to cast out the wicked and cherish the virtuous

激浊扬清的意思

激:1.(水)因受到阻碍或震荡而向上涌:江水冲到礁石上,激起六七尺高。激起了一场风波。2.冷水突然刺激身体使得病:他被雨水激着了。3.用冷水冲或泡食物等使变凉: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激一激。4.使发作;使感情冲动:刺激。激怒。劝将不如激将。故意拿话激他。5.(感情)激动:感激。激于义愤。6.急剧;强烈:激战。激流。偏激。7.姓。

浊:1.不清澈;不干净。与“清”相对:混浊。污浊。2.社会黑暗、混乱:浊世。3.声音低沉粗重:浊声浊气。

扬:1.高举;向上升:扬手。扬帆。2.在空中飘动:飘扬。飞扬。3.往上撒:扬场。4.传播出去:宣扬。5.称赞:颂扬。表扬。6.指江苏扬州:扬剧。

清:1.洁净;清澄。与“浊”相对:清波。2.清楚;明白:分清敌我。说清道理。3.查点:清仓。4.寂静:清幽。5.尽;完;一点不留:清除。6.不贪污:清廉。7.朝代名(1644—1911)。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。1616年(明万历四十四年)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。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。1644年明亡,清世祖爱新觉罗·福临入关,定都北京,逐步统一全国。1911年(清宣统三年)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,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。

成语评论

激浊扬清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但它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比如在一个团队里,有人总是偷懒推卸责任,导致其他人工作量翻倍,这时候领导站出来明确分工、批评消极态度,大家的工作效率反而提升了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激浊扬清”:淘汰负面行为,激发正向能量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要费劲去‘激浊’?直接多鼓励好的不就行了吗?”其实问题就像一盆浑水,如果只往里加清水却不倒掉脏水,盆里的水永远清澈不了。比如学校严查考试作弊,表面上看是惩罚少数人,但实际上保护了大多数学生的公平竞争环境,让努力的人更有动力。这就是“扬清”的前提:先清理阻碍。
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小区里总有人乱扔垃圾,物业如果只是挂标语提醒,效果可能一般;但要是增设分类垃圾桶,同时对屡教不改的住户公示批评,环境很快就改善了。这里既有“激浊”(约束不良行为)又有“扬清”(提供便利设施),双管齐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。

我发现很多人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,觉得“激浊”就是得罪人,“扬清”就是唱高调。其实就像修剪花草,剪掉枯枝是为了让新芽长得更好。工作中遇到推诿扯皮时,我曾主动梳理流程、明确责任,虽然刚开始有人抱怨“麻烦”,但三个月后团队协作效率反而提高了30%。这说明“激浊扬清”不是对立,而是动态平衡。

最后想说的是,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大事,日常小事也能实践。家里孩子沉迷手机,与其单纯没收设备,不如带他去爬山、踢球,用更有趣的活动替代不良习惯——本质上也是在“激浊扬清”。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绝对完美,而是持续清除干扰项,让积极因素自然生长。

激浊扬清的造句

  1. 造句 激浊扬清,为党为民;无私无畏,乐于奉献。
  2. 造句 纳谏求贤,有容乃大;激浊扬清,无欲则刚。
  3. 造句 晨钟暮鼓常盈耳,激浊扬清治源头。
  4. 造句 反腐倡廉,激浊扬清,共创廉洁社会;弘扬正气,鞭挞腐败,同树廉洁形象。
  5. 造句 道德之演进,如大江之行,回旋起伏,变化万端,激浊扬清,终归于进步。
  6. 造句 他一上任,便举直措枉,激浊扬清,很受群众的欢迎与拥戴。
  7. 造句 报告文学应当以激浊扬清为己任。
  8. 造句 只要他认准了是非,他一定会义无返顾地激浊扬清,……。
  9. 造句 至于激浊扬清,嫉恶好善,臣于数子,亦有微长。
  10. 造句 古人有云,激浊扬清之志,为我辈毕生欲尽之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