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ī bù liū diū
成语解释:灰色,形容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难堪,情绪低落
成语出处:张平《抉择》:“那一团团灰不溜丢的东西,就是曾让自己怎么也看不够,怎么也丢不下的织机和车床吗?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指灰色
繁体字形:灰不溜丢
英文翻译:To be disheartened
灰:1.物体燃烧后的剩余物:炉灰。烟灰。2.尘土:灰尘。3.特指石灰:抹灰。4.像木柴灰那样的颜色。5.消沉失望:灰心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溜:[liū]1.滑行;(往下)滑:溜冰。从山坡上溜下来。2.偷偷地走开或进入:一说打牌,他就溜了。几个歹徒溜进仓库里。3.光滑;平滑:溜光。滑溜。4.看:溜一眼心里就有了数。5.顺着;沿:溜边。溜墙根儿走。6.很;非常(用在某些单音节形容词前):溜直。溜齐。溜满。7.同“熘”。[liù]1.迅速的水流:大溜。河里溜很大。2.迅速;敏捷:眼尖手溜。走得很溜。3.房顶上流下来的雨水:檐溜。承溜。4.檐沟:水溜。5.排;条:一溜三间房。6.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:这溜的果木树很多。7.练:溜嗓子。8.用石灰、水泥等抹(墙缝);堵、糊(缝隙):墙砌好了,就剩下溜缝了。天冷了,拿纸条把窗户缝溜上。
丢:1.遗失;失去:钱包丢了。丢了工作。2.扔:不要随地丢果皮。3.搁置;放:技术丢久了就生疏了。只有这件事丢不开。
提到“灰不溜丢”这个成语,你可能会联想到褪色的墙面、阴沉的天空,或是某个不起眼的小物件。比如老张指着仓库角落里那个掉了漆的铁桶说:“这灰不溜丢的玩意儿,得亏老王还记得是祖上传下来的。”这时我们不禁要问:这个成语到底在形容什么?
其实“灰不溜丢”主要描述物体颜色暗淡无光的状态,常带有“陈旧、不起眼”的意味。就像小区门口那辆常年风吹日晒的共享单车,原本鲜亮的黄色车漆褪成了灰扑扑的模样,路过的大爷总会嘀咕:“这车灰不溜丢的,怕是没人要咯。”这里既描绘了颜色变化,也暗含了物品被冷落的处境。
有人可能会困惑:和“灰头土脸”有什么区别?仔细观察会发现,“灰不溜丢”更侧重物体本身的颜色状态,而“灰头土脸”多用来形容人的狼狈样。比如小陈抱着刚挖出来的古董花瓶,兴奋得在泥地里打滚,结果新买的衬衫变得灰不溜丢,他自己倒是弄得灰头土脸。
有意思的是,这个略带土气的成语反而特别适合日常场景。上周我去旧货市场,看到个摊主拿着个沾满灰尘的铜壶吆喝:“别看它现在灰不溜丢的,擦亮了保准闪瞎眼!”这种反差感恰好体现了成语的生动性——既保留客观描述,又暗藏转机。
在语言表达中,类似“灰不溜丢”这种具象化的形容词,就像给画面调了个复古滤镜。它让我们在描述陈旧事物时,不必直白地说“很旧很脏”,而是用更富画面感的表达。下次见到蒙尘的老物件,不妨试试这个自带年代感的成语,或许能给你的描述增添几分烟火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