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pào
  • lóng
  • pēng
  • fè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pào lóng pēng fèng

成语解释:见“炮凤烹龙”。

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二回:“堂上堂下,皆列位次,大设筵宴,轮番把盏。厅前大吹大擂。虽无炮龙烹凤,端的是肉山酒海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菜肴或艺术作品

繁体字形:炮龍烹鳳

英文翻译:Fried dragon and Phoenix

炮龙烹凤的意思

炮:[pào]1.口径在2厘米以上,能发射炮弹的重型射击武器,火力强,射程远。种类很多,有迫击炮、榴弹炮、加农炮、高射炮等。也叫火炮。我国古代的炮最早是用机械发射石头的。火药发明后,改为用火药发射铁弹丸。2.爆竹:鞭炮。花炮。3.爆破土石等在凿眼里装上炸药后叫做炮。[páo]1.炮制中药的一种方法,把生药放在热铁锅里炒,使它焦黄爆裂,如用这种方法炮制的姜叫炮姜。2.烧;烤(食物)。[bāo]1.烹调方法,用锅或铛在旺火上炒(牛羊肉片等),迅速搅拌:炮羊肉。2.烘焙:湿衣服搁在热炕上,一会儿就炮干了。

龙:1.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,身体长,有鳞,有角,有脚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降雨。2.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,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:龙颜。龙廷。龙袍。龙床。3.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:龙舟。龙灯。龙车。龙旗。4.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,如恐龙、翼手龙等。5.姓。

烹:1.煮(菜、茶):烹饪。烹调。2.烹调方法,先用热油略炒,然后加酱油等作料搅拌,随即盛出:烹对虾。

凤:凤凰,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。雄的叫凤,雌的叫凰。

成语评论

炮龙烹凤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夸张?它原本用来形容宴席上菜肴的奢华,比如“这家酒楼开业时,炮龙烹凤的排场让街坊邻居都看呆了”。不过问题来了:龙和凤现实中根本不存在,为什么用它们形容宴席?其实这里的关键是“用不可能存在的珍贵食材”来烘托场面的隆重,和“满汉全席”这类说法类似,重点不在食物本身,而在于传递一种“极致”的氛围。

现代人还用这个成语吗?举个例子,朋友精心策划了一场生日派对,布置了星空灯、定制蛋糕,还邀请乐队现场演出,你可能会调侃:“你这排场简直炮龙烹凤啊!”这时候的“炮龙烹凤”不再是字面意义的奢侈,反而带点幽默感,强调对方用心到了夸张的程度。这种用法弱化了批评意味,反而突出了一种“虽然没必要,但确实厉害”的矛盾趣味。

有人可能会问:用这个成语会不会显得过时?我个人觉得,语言本身就在进化。就像现在年轻人说“绝绝子”代替“太棒了”,成语也能被赋予新场景。比如形容某科技公司发布会投入巨大,可以说“他们在宣传上搞了一出炮龙烹凤”,既点出高成本,又暗含“是否值得”的讨论空间。这种新旧碰撞,反而让成语更鲜活。

值得注意的是,“炮龙烹凤”背后始终有个隐藏议题:资源分配是否合理。古代用它批评权贵铺张,今天用它调侃内卷式的努力,本质上都在提醒人们“过犹不及”。比如家长为孩子升学宴花掉半年积蓄,旁人一句“别搞炮龙烹凤那套”,其实是在说“仪式感重要,但量力而行更重要”。这种批判性,让成语超越了单纯的比喻功能。

最后分享一个观察:现在越来越多人用“接地气”的方式诠释传统成语。就像“炮龙烹凤”可以形容一杯加了五种配料、撒了金箔的奶茶,这种解构并不消解文化,反而让语言更贴近生活。当我们在短视频里刷到“农村婚宴炮龙烹凤”的标题时,点进去看到的可能是灶台大铁锅和热闹人情味——你看,成语的生命力,或许就藏在这种不断被重新定义的过程里。

"炮龙烹凤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