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ōng
  • tuō
  • xuàn
  • rǎ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ōng tuō xuàn rǎn

成语解释: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,突出主题。

成语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3回:“自然还须加一番烘托渲染,才完得这一篇造因结果的文章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

繁体字形:烘托渲染

英文翻译:Contrast rendering

烘托渲染的意思

烘:1.用火烤或烤火取暖:烘干衣服。烘手。2.衬托:烘托。

托:1.用手掌或器物承举:托着茶盘。2.某些器物的座子和类似座子的东西:枪托。花托。3.衬;垫:烘云托月。托上一层纸。4.请人代办:委托。5.寄放:托儿所。6.借故推辞:托词。7.依赖:托福。8.压强的非法定计量单位。1托等于133.322帕。

渲:绘画时先把颜料涂在纸上,然后用笔蘸水使色彩浓淡适宜。

染:1.用染料着色:染布。印染。2.感染;沾染(疾病、坏习惯、嗜好等):传染。染病。3.中国画笔墨技法之一。

成语评论

烘托渲染到底是什么?简单来说,就是用周围的事物来“打辅助”,让核心内容更突出。比如成语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,狂风先造势,暴雨未至却已让人感受到压迫感,这正是用环境描写暗示重大事件即将发生。

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小说里主角要面对人生转折时,作者突然花半页纸写窗外乌云翻滚、树叶沙沙作响。这可不是凑字数,而是用天气的躁动烘托人物内心的挣扎。就像吃火锅前闻到牛油香,还没动筷子就知道这顿够劲。

为什么非要多此一举搞烘托?直接说“他很紧张”不行吗?问题在于,直接陈述就像白开水解渴但没滋味。而用“手心沁出冷汗,秒针走动声突然放大三倍”来渲染,读者就像亲自站在现场,连空气里的静电都能感受到。这种“沉浸式体验”正是烘托的魔法。

有个容易被忽略的要点:烘托不是堆砌形容词。就像做菜放盐,放少了没味,放多了齁嗓子。比如“月光如水”是经典烘托,但要是写成“月光像从银河倾倒而下的液态水晶,在纳米级别的透明度中折射出十二种光谱”,反而让人出戏。恰到好处的留白,往往比用力过猛更动人。

个人觉得,现代影视剧的灯光师最懂烘托之道。主角黑化时的暗绿色调,情侣初遇时的柔光滤镜,这些视觉语言其实和成语“月黑风高”“春暖花开”异曲同工。下次追剧时不妨注意,暴雨中的告白戏,雨声大小都和主角心跳节奏同步呢。

掌握烘托渲染就像获得文字绘画技能。不需要直白地在画布中央写“这是太阳”,而是用朝霞的颜色、露水的反光、飞鸟的影子来勾勒。当读者自己拼凑出完整画面时,那种“啊哈”的领悟瞬间,就是文字工作者最欣慰的时刻。

烘托渲染的造句

  1. 造句 在当地警察、记者和野人研究组织的烘托渲染下,众人上演了一出由野人引起的闹剧。
  2. 造句 武场与文场的最大区别就是事先要不要敲锣以烘托渲染舞台气氛。
  3. 造句 好了,环境烘托渲染完毕,自我还没有为你铸造肉体之前,就是你来保护我咯!
  4. 造句 活动融合了时代主旋律、原生态雏形、现代流行、地域风情等多种文化元素,并充分运用各种高新技术,烘托渲染“展演”活动氛围。
  5. 造句 届时,在景区主要道路两侧摆上观演舞台、悬挂彩旗灯笼,烘托渲染庙会气氛。
  6. 造句 睡衣的色彩和图案应与卧室装饰协调,不要用太艳丽的颜色,选择点状、小花、格条等图案来烘托渲染温馨的气氛为宜。
  7. 造句 届时,景区主要道路两侧,平台将配以鲜花摆放、悬挂彩旗、灯笼等形式,烘托渲染庙会气氛和浓郁的文化氛围。
  8. 造句 除了以菊花为主题,沿线还布置了宫灯、彩旗、彩球等,烘托渲染菊会气氛、增加菊会内容、提升菊会品位。

"烘托渲染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