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āo
  • méi
  • zh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āo méi zhī jí

成语解释:比喻非常迫切。

成语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三五回:“既是天教我知了,正是度日如年,烧眉之急。我马也不要,从人也不带一个,连夜自赶回家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指十分紧迫

繁体字形:燒眉之急

英文翻译:as pressing danger

烧眉之急的意思

烧:1.使东西着火:燃烧。烧毁。烧煤取暖。2.加热或接触某些化学药品、放射性物质等使物体起变化:烧水。烧饭。烧砖。烧炭。盐酸把衣服烧坏了。3.烹调方法,先用油炸,再加汤汁来炒或炖,或先煮熟再用油炸:烧茄子。红烧鲤鱼。烧羊肉。4.烹调方法,就是烤:叉烧。烧鸡。5.发烧:他现在烧得厉害。6.比正常体温高的体温:烧退了。退烧了。7.过多的肥料使植物体枯萎或死亡。8.因财富多而忘乎所以:有两个钱就烧得不知怎么好了!

眉:1.眉毛:浓眉。眉开眼笑。2.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:书眉。眉批。3.姓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急:1.急躁;着急:急性子。急着赶路。2.使着急:眼看要开演了,小王还不来,真急人。3.匆促;迅速。与“缓”相对:急促。水流很急。4.迫切;情况严重:急事。情况紧急。5.紧急严重的事情:救急。当务之急。6.热心做;热心帮助:急公好义。急人之难。

成语评论

烧眉之急”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?先举个例子:公司项目突然提前截止,整个团队忙得焦头烂额,这可不就是典型的“烧眉之急”吗?这种时候大家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,连喝口水都觉得浪费时间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职场场景吗?”当然不是!比如家人突发疾病送医,你翻遍钱包发现医保卡忘带了——这种生活里的突发状况同样适用。成语中的“烧眉”二字,把那种火烧眉毛的急迫感刻画得入木三分。

记得去年台风天,我家阳台的下水口突然堵塞。雨水哗哗往屋里灌,我抄起晾衣杆通下水道的模样,现在想来真是“烧眉之急”的生动写照。这种时候最能考验人的应急能力,慌乱解决不了问题,冷静找工具才是关键。

有个有趣的现象:古人用“烧眉”比喻紧急程度,而不是“烧头发”或“烧衣角”。细细想来,眉毛长在面部最显眼的位置,火烧眉毛时不仅痛感强烈,视觉冲击也最直接。这种造词智慧,正是汉语的精妙之处。

现代人其实每天都在应对各种“烧眉之急”。手机只剩1%电量时找充电宝,赶高铁时发现身份证忘带,甚至直播带货的主播遇到系统崩溃…这些场景都在提醒我们:与其抱怨突发状况,不如提前做好应急预案。就像老话说的“晴带雨伞,饱带饥粮”,这或许就是应对急事的智慧。

当我们理解了这个成语背后的生活哲学,再看那些手忙脚乱的场景,反而能会心一笑。毕竟人生就像闯关游戏,每个“烧眉之急”都是升级打怪的必经之路。带着这样的心态,再急的事也能找到破解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