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è cháng lěng miàn
成语解释:
成语出处: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
繁体字形:热肠冷面
英文翻译:Hot and cold noodles
热:1.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放出的一种能量。物质燃烧都能产生热。2.温度高;感觉温度高(跟“冷”相对):热水。趁热打铁。三伏天很热。3.使热;加热(多指食物):热一热饭。把菜汤热一下。4.生病引起的高体温:发热。退热。5.情意深厚:亲热。热爱。热心肠儿。6.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:眼热。热衷。7.受很多人欢迎的:热货。热门儿。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很热。8.加在名词、动词或词组后,表示形成的某种热潮:足球热。旅游热。自学热。9.放射性强:热原子。10.姓。
肠:1.消化器官的一部分,形状像管子,上端连胃,下端通肛门。分为小肠、大肠两部分,起消化和吸收作用。通称肠子。2.心思;情怀:愁肠。衷肠。3.在肠衣里塞进肉、淀粉等制成的食品:香肠。鱼肠。腊肠。
冷:1.温度低;感觉温度低(跟“热”相对):冷水。现在还不算冷,雪后才冷呢。你冷不冷?2.使冷(多指食物):太烫了,冷一下再吃。3.不热情;不温和:冷面孔。冷言冷语。冷冷地说了声“好吧”。4.寂静;不热闹:冷落。冷清清。5.生僻;少见的:冷僻。冷字。6.不受欢迎的;没人过问的:冷货。冷门。7.乘人不备的;暗中的;突然的:冷箭。冷枪。冷不防。8.比喻灰心或失望:心灰意冷。看到他严厉的目光,我的心冷了半截。9.姓。
面:1.头的前部;脸:面孔。面带微笑。2.向着;朝着:背山面水。这所房子面南坐北。3.物体的表面,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:水面。地面。路面。圆桌面儿。面儿磨得很光。4.当面:面谈。面洽。面交。5.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:鞋面儿。这块布做里儿,那块布做面儿。6.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,有长有宽,没有厚。7.部位或方面:正面。反面。片面。全面。多面手。面面俱到。8.方位词后缀:上面。前面。外面。左面。西面。9.a)用于扁平的物件:一面镜子。两面旗子。b)用于会见的次数:见过一面。10.姓。11.粮食磨成的粉,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白面。豆面。小米面。玉米面。高粱面。12.粉末:药面儿。胡椒面儿。13.面条:挂面。切面。汤面。一碗面。14.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:面倭瓜。煮的红薯很面。这个瓜是脆的,那个瓜是面的。
“热肠冷面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有点矛盾:内心像火一样热乎,脸上却冷冰冰的?其实生活中这类人还真不少。比如办公室里总板着脸批评你方案的老张,私下却偷偷帮你修改错别字;小区里那个总训斥孩子乱跑的大爷,转头就把自家种的蔬菜塞给邻居。他们的善意,总藏在硬邦邦的外壳下面。
为什么有人会“热肠冷面”?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“情感隔离”——就像给内心装了个防盗门。有些人经历过被误解或背叛,觉得直接表露善意容易受伤;也有人受传统文化影响,认为“严师出高徒”“爱之深责之切”。用冷脸当保护色,反而成了他们表达关心的特殊方式。
记得刚工作时遇到位项目经理,每天晨会都像在挑刺。有次我重感冒还坚持加班,她当着全组摔文件:“这种状态能做出什么好东西!”结果第二天我桌上放着感冒药和润喉糖,便签上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。后来才知道,她自费给我们组每个人都买过应急药箱。
怎么辨别真假冷面? 关键看行动轨迹。真热肠的人,冷脸背后总有暖流涌动:可能是默默补位的支持,或是关键时刻的托底。而纯粹冷漠的人,往往只有批评没有建设,就像只会说“你这不行”却不给解决方案的键盘侠。
我倒觉得这种矛盾特质挺珍贵。在这个推崇“情绪价值”的时代,直白的温暖固然美好,但那些笨拙的、带着刺儿的关心,反而更考验接收者的感知力。就像吃核桃要先敲开硬壳,或许“热肠冷面”正是现代人际关系中一种特别的信任测试——你愿意穿过表象,去触摸那颗滚烫的核吗?
下次遇到冷脸热心肠的人,不妨多给彼此些时间。表面的冰层下,可能正流淌着温泉。而当我们学会解读这种特殊的温暖密码,或许也能更从容地面对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——毕竟,善意的形态本就可以千姿百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