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è xuè fèi téng
成语解释:形容人情绪高昂;激动不已。
成语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九:“她是怎样地受感动,怎样地热血沸腾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熱血沸騰
英文翻译:one's blood boils with indignation
热:1.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放出的一种能量。物质燃烧都能产生热。2.温度高;感觉温度高(跟“冷”相对):热水。趁热打铁。三伏天很热。3.使热;加热(多指食物):热一热饭。把菜汤热一下。4.生病引起的高体温:发热。退热。5.情意深厚:亲热。热爱。热心肠儿。6.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:眼热。热衷。7.受很多人欢迎的:热货。热门儿。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很热。8.加在名词、动词或词组后,表示形成的某种热潮:足球热。旅游热。自学热。9.放射性强:热原子。10.姓。
血:[xuè]1.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,红色,有腥气,由血浆、红细胞、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。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,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,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。也叫血液。2.有血统关系的:血亲。血缘。3.比喻刚强热烈:血性。血气。4.指月经。5.姓。[xiě]义同“血”(xuè):流了一点血。吐了两口血。
沸:沸腾:沸油。扬汤止沸。水沸后自动断电。沸天震地(形容声音极响)。
腾:1.奔跑或跳跃:奔腾。欢腾。2.升(到空中):升腾。飞腾。3.使空(kòng):腾地方。腾出时间温功课。4.用在某些动词后面,表示动作反复、连续:翻腾。折腾。倒腾。闹腾。5.姓。
“热血沸腾”这个词,常用来形容内心激动、情绪高涨的状态。比如在运动赛场上,当运动员最后一秒绝杀对手时,解说员可能会喊道:“这记扣篮让全场观众热血沸腾!”但问题来了——这种“激动”和日常的开心有什么区别?其实,“热血沸腾”更强调一种带有冲击力的集体情绪,比如团队合作完成重大项目后,同事击掌欢呼:“拼了三个月,今天终于热血沸腾了一把!”
有人可能会问:“热血沸腾只能用在积极场景吗?”并非如此。比如历史纪录片中描述战争场面时,旁白会说:“战士们听着冲锋号角,瞬间热血沸腾,冲向敌军阵地。”这里既有悲壮感,又凸显了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爆发力。这种复杂性正是成语的魅力——它不局限于单一情绪,而是承载着行动与情感的交织。
有趣的是,现代人用这个词时常常带点自嘲。朋友熬夜赶方案时开玩笑:“咖啡灌了三杯,现在盯着电脑屏幕都快热血沸腾了。”这种用法弱化了原本的壮烈感,反而增添了生活化的幽默。从个人观察来看,当今年轻人更倾向用轻松方式表达激烈情绪,这或许是对快节奏生活的另类适应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热血沸腾”在不同年龄层有认知差异。中学生写作文会说:“听到国歌响起时,我顿时热血沸腾。”而职场人更可能用它描述项目突破:“客户终于签单那一刻,整个会议室都热血沸腾了。”前者偏向理想主义,后者侧重现实成就,这种差异恰好反映了成语的包容性——它能适配多种人生阶段的激情时刻。
最后分享个冷知识:心理学家研究发现,当人说“热血沸腾”时,体温其实并不会显著上升,但心跳加速和掌心出汗的生理反应确实存在。这种语言与身体的奇妙联动,或许正是汉语生动性的绝佳例证。下次感到心潮澎湃时,不妨留意下自己的身体信号,没准能更精准地使用这个成语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