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én xiāng mó bài
成语解释:见“焚香礼拜”。
成语出处:明·归有光《唐孺人墓志铭》:“兆多疾,每疾作,孺人辄不食饮,焚香膜拜,以祈福祐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表示尊敬服从
繁体字形:焚香膜拜
英文翻译:burn incense to worship
焚:烧:焚香。玩火自焚。忧心如焚。
香:1.(气味)好闻(跟“臭”相对):香水。香皂。这花真香。2.食物味道好:饭很香。3.吃东西胃口好:这两天吃饭不香。4.睡得踏实:睡得正香呢。5.受欢迎;被看重:吃香。这种货物在农村很香。6.香料:檀香。沉香。龙涎香。7.用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,燃烧时,发出好闻的气味,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时常用,有的加上药物,可以熏蚊子:线香。蚊香。烧一炷香。8.亲吻:香面孔。9.姓。
膜:1.人和动植物体内像薄皮的组织:鼓膜。腹膜。苇膜儿。2.像膜的薄皮:橡皮膜。纸浆表面结成薄膜。
拜:[bài]1.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:对拜。叩拜。跪拜。引恭敬地:拜托。拜访。拜望。拜请。[礼拜]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。转周、星期的别称。2.行礼祝贺:拜年。拜寿。3.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:拜将。拜师。[bái][拜拜](外)再见。引结束某种关系。
“焚香膜拜”常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尊敬,甚至到了近乎盲目的程度。比如:“老一辈艺术家提到梅兰芳时,总说‘当年多少人焚香膜拜他的表演’,言语间满是怀念。”这个例子中,成语既表达了对大师技艺的认可,也暗示了时代背景下观众的狂热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用“焚香膜拜”而不用“五体投地”?其实前者更强调仪式化的崇拜场景,比如:“科技发布会上,粉丝们对新款手机焚香膜拜的模样,像极了参加宗教仪式。”这里不仅体现追捧,还暗含对过度追捧现象的微妙批评。
在个人看来,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有了新延伸。比如年轻人说“我对这个游戏主播简直焚香膜拜”,表面是调侃,实则映射出网络时代偶像文化的变迁——从神坛走向生活化,但崇拜的本质并未改变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过度使用这类成语可能弱化其力量。试比较:“信徒在寺庙焚香膜拜”与“员工对老板焚香膜拜”,前者符合传统语境,后者则带有讽刺职场权力关系的意味。使用时需根据场景判断褒贬倾向。
如何避免让尊敬变成盲目崇拜?或许可以记住:焚香是表达心意的方式,但真正值得膜拜的,应当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神内核,而非转瞬即逝的喧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