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āo áo tóu shí
成语解释:拿非常脆的东西去碰石头。比喻事情一定失败。
成语出处:荀况《荀子 议兵》:“桓文之节制,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,有遇之者,若以焦熬投石焉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宾语;比喻事情一定失败
繁体字形:焦熬投石
英文翻译:Scorch and burn
焦:1.火候过大或火力过猛,使东西变硬变脆或烧成炭样:烤得又焦又脆。衣服烧焦了。2.由于缺少水分,变得干枯、干燥:焦渴。唇焦舌燥。3.着急:心焦。焦急。4.指焦炭:炼焦。5.焦耳的简称。
熬:[áo]1.把粮食等放在水里,煮成糊状:熬粥。2.为了提取有效成分或去掉所含水分、杂质,把东西放在容器里久煮:熬盐。熬药。3.忍受(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):熬夜。熬苦日子。4.姓。[āo]烹调方法,把蔬菜等放在水里煮:熬白菜。熬豆腐。
投:1.抛,掷,扔(多指有目标的):投篮。投弹(dàn)。2.跳进去:投河。自投罗网。3.放进去,送进去:投入。投资。投标。4.走向,进入:投宿(找地方住宿)。投奔。投靠。投降。投师(从师学习)。投诉。5.发向:投射。投影。6.寄,递送:投递。投稿。7.合:投合。意气相投。8.临,在…以前:投明。投暮(天黑以前)。
石:[shí]1.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,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:花岗石。石灰石。石碑。石板。石器。见〖岩石〗。2.指石刻:金石。3.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:药石。4.姓。[dàn]容量单位,10斗等于1石。(在古书中读shí,如“二千石、万石”等。)
“焦熬投石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,但它背后的含义其实很直观。比如有人问:“为什么说用熬焦的东西去砸石头是自讨苦吃?”答案很简单:焦脆的东西一碰就碎,石头却坚硬无比,这种行为就像拿自己的弱点硬扛别人的强项,结果必然失败。
举个例子,职场中常见这样的场景:小张刚入职三个月,对行业规则还不熟悉,却非要接手一个需要十年经验才能把控的大项目。领导劝他先积累经验,他却坚持“挑战自我”,结果项目漏洞百出,团队士气受挫。这就像捧着一把烤糊的饼干去撞保险箱,饼干碎了一地,保险箱纹丝不动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明知会失败,为什么还有人这么做?”这里藏着两种心理:一种是高估自身能力的盲目自信,比如新手投资者押上全部积蓄炒股;另一种是低估客观难度的认知偏差,就像普通人试图用拳头打断钢筋。这两种心态都会让人变成“焦熬投石”故事里的主角。
换个角度看,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“反向操作”的价值。比如大学生小王想开发APP,但他清楚自己技术薄弱,于是主动联合编程社团的同学组队,用团队协作弥补个人短板。这就像把焦脆的食材磨成粉,加入水泥反而成了加固材料——关键不在于材质本身,而在于如何使用。
我个人觉得,现代社会更值得警惕的不是“投石”这个动作,而是“焦熬”的状态。当我们在某个领域持续消耗却得不到成长,就像反复被火烤的食材,最终失去价值。适时调整方向,比固执地重复错误更重要。毕竟,石头不会因为被砸而改变,但人完全可以选择成为更坚韧的存在。
下次遇到难以攻克的目标时,不妨先做个实验:找块小石头,用不同材质的工具敲击它。你会发现,与其用烤干的馒头硬碰硬,不如换成核桃——虽然外壳坚硬,但找准裂缝就能撬开。生活里的难题,往往只需要换个角度就能找到突破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