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ú lù qīng zhé
成语解释:驾轻快的车,走熟悉的路。比喻处世有经验,办起事来很容易。
成语出处:宋·张榘《摸鱼儿·为赵懒窝寿》词:“君看取,世道羊肠曲折,依然熟路轻辙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指办事轻而易举
繁体字形:熟路輕轍
英文翻译:A familiar road is a light one
熟:[shú]1.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(跟“生2”相对,2.—3.同):西瓜已经熟了。4.(食物)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:熟菜。饭熟了。5.加工制造或锻炼过的:熟皮子。熟铁。6.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:熟人。熟视无睹。这条路我常走,所以很熟。7.熟练:熟手。熟能生巧。8.程度深:睡得很熟。深思熟虑。[shóu]义同“熟”(shú)。
路:1.道路:陆路。水路。大路。同路。2.路程:八千里路。路遥知马力。3.(路儿)途径;门路:生路。活路儿。4.条理:理路。思路。笔路。5.地区;方面:南路货。外路人。各路英雄。6.路线:三路进军。七路公共汽车。7.种类;等次:这一路人。哪一路病?。头路货。纸有好几路。二三路角色。8.用于队伍的行列,相当于“排”、“行”:四路纵队。9.姓。
轻:1.重量小;负载力小。与“重”相对:轻如鸿毛。轻装。2.数量少;程度浅:年轻。轻伤不下火线。3.不用猛力:轻拿轻放。4.不重要:责任轻。5.不重视;不认真:轻视。轻率。6.不严肃:轻薄。7.轻松:轻音乐。
辙:1.车轮压出的痕迹;车辙:覆辙。如出一辙。前头有车,后头有辙。2.行车规定的路线方向:上下辙。顺辙儿。戗(qiāng)辙儿。3.杂曲、戏曲、歌词所押的韵:十三辙。合辙。4.办法;主意(多用在“有、没”后面):想辙。你来得正好,我正没辙呢!
“熟路轻辙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很生活化。比如老张开了二十年的公交车,每天重复同样的路线,即使遇到突发修路,他也能凭经验绕开拥堵、准时到站。这种“闭着眼睛都能走对路”的状态,正是熟路轻辙的生动写照。
有人可能会问:熟悉的路走多了,会不会反而变得机械麻木?其实关键在于如何保持敏锐度。就像小区门口卖煎饼的大姐,虽然每天做几百个煎饼,但总能记住熟客的口味偏好,多加香菜还是少放酱,这种在熟悉中创造个性化的能力,才是真正的熟路轻辙。
工作中如何应用这个成语呢?看看程序员小王的故事就明白了。他维护公司用了五年的系统代码,有次服务器突然崩溃,新人盯着报错信息手足无措时,小王已经根据内存泄漏的特定模式,三分钟定位到了问题模块。这种建立在长期磨合上的高效应对,正是熟能生巧带来的独特优势。
我认为现代人特别需要培养这种能力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与其不断追逐新事物,不如在某个领域深耕细作。就像我学摄影时老师说的:“先把50mm定焦镜头用上三年,你会发现它能代替所有变焦镜头。”当基础功夫扎实了,解决问题的路径自然变得清晰顺畅。
最后分享个有趣现象:很多城市的老出租车司机不用导航,却能比导航更快抵达目的地。他们不仅记得主干道,还掌握着早晚高峰的通行规律、知道哪个小巷能省三个红绿灯。这种融合经验与智慧的路线选择,或许就是熟路轻辙在现代社会的最佳演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