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ù zhài zǐ huán
成语解释:父亲生前的债务,由子女负责偿还。也指父辈的过错累及子女
成语出处:祝兴义《此生此夜》:“我知道自己出身不好,在娘胎就背上父辈罪恶的包袱。就算是‘父债子还’吧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前辈的债务后辈偿还
繁体字形:父債子還
英文翻译:a dutiful son is obliged to pay his father 's debts
父:[fù]1.父亲:父子。老父。2.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男子:祖父。伯父。舅父。[fǔ]1.老年男子:田父。渔父。2.同“甫1”3.姓。
债:欠别人的钱:借债。欠债。还债。公债。血债。
子:1.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2.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3.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4.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5.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àn)。棋子儿。6.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7.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8.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9.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10.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11.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12.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13.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14.姓。
还:[hái]1.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;仍旧:十年没见了,她还那么年轻。半夜了,他还在工作。2.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:今天比昨天还冷。改完作业,还要备课。3.用在形容词前,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(一般是往好的方面说):屋子不大,收拾得倒还干净。4.用在上半句话里,表示陪衬,下半句进而推论,多用反问的语气;尚且:你还搬不动,何况我呢?5.表示没想到如此,而居然如此(多含赞叹语气):他还真有办法。6.表示早已如此:还在几年以前,我们就研究过这个方案。[huán]1.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:还家。还乡。还俗。退耕还林。2.归还:偿还。还书。3.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:还嘴。还手。还击。还价。还礼。以牙还牙,以眼还眼。4.姓。
“父债子还”这个词听起来挺传统,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举个栗子:老王做生意欠了一笔钱,突然病逝后,债主找上他儿子小王,要求“父债子偿”。小王虽然没参与父亲的事,但碍于人情压力,最终决定打工还债。这时候问题来了——凭什么上一代的债要下一代扛?
核心问题:父债子还合理吗?从法律角度看,现代社会的债务关系通常不会强制子女偿还父母债务。比如《民法典》明确规定,继承人只在继承遗产范围内承担债务责任。但如果从道德层面说,有人觉得“家人就该共患难”,这种观念至今仍在某些地区存在。
去年在云南山区,老张为给父亲治病借了高利贷。父亲去世后,25岁的老张白天送快递,晚上跑代驾,三年硬是还清了20万。他说:“虽然法律没逼我,但想到父亲治病时别人帮过忙,我就该担这个责。”这种自发选择,或许比强制规定更触动人心。
新时代有新解法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用法律保护自己。比如大学生小李发现父亲有未公开的债务,果断选择放弃遗产继承权。他说:“孝顺不等于无底线背锅,我和父亲都是独立个体。”这种界限感,正是传统观念与现代思维的碰撞点。
个人认为,亲情与责任的天平需要智慧去平衡。就像邻居刘姐的选择:她主动帮亡夫偿还部分债务,但提前和债主协商减免利息。既保全了情义,又没让自己陷入绝境。生活中很多事本就不是非黑即白,关键要在尊重法律的基础上,找到适合自己的解法。
最近看到个有趣现象:有些90后开始用“父债子还契约”,白纸黑字写明自愿承担的比例。这种既保持人情温度又明确边界的做法,或许能给困在传统观念里的人提供新思路。毕竟,真正的责任感不该成为绑架人生的枷锁,而是源于内心的善意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