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iàn wén zhī shì
成语解释:指零碎不全的佚文轶事。
成语出处:《宋书·志序》:“司马迁制一家之言,始区别名题,至乎礼仪刑政,有所不尽,乃于纪传之外,创立八书,片文只事,鸿纤备举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片文隻事
英文翻译:A piece of paper
片:[piàn]1.平而薄的物体:卡片。名片。2.切削成薄的形状:片肉片。3.少,零星:片段(整体当中的一段)。片刻。片面。片甲不存。4.指较大地区内划分的较小地区:分片儿开会。5.〔片假名〕日本文所用的楷书字母。6.量词,指面积、范围、景象、心意等或成片的东西:两片药。一片新气象。[piān]义同(一),用于“相片儿”、“电影片儿”等。
文:1.字;语言的书面形式:甲骨文。英文。2.文章:散文。议论文。3.文言:半文半白。4.指文科:文理分科。5.非军事的。与“武”相对:文职。文武双全。6.柔和;不猛烈:文弱。文火。7.旧指礼节、仪式等:繁文缛节。8.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9.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文身。文双颊。10.文饰;掩饰:文过饰非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旧时的铜钱:一文不值。
只:[zhī]1.单独的:只身。片纸只字。独具只眼。2.a)用于某些成对的东西的一个:两只耳朵。两只手。一只袜子一只鞋。b)用于动物(多指飞禽、走兽):一只鸡。两只兔子。c)用于某些器具:一只箱子。d)用于船只:一只小船。[zhǐ]1.表示仅限于某个范围: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在几种棋类中,他只会下象棋。2.只有;仅有:家里只我一个人。3.姓。
事:1.事情:国事。公事。2.事故:出事。平安无事。3.职业:谋事。4.关系;责任:回去吧,没有你的事了。5.从事:大事宣传。6.侍奉;伺候:事亲。不事王侯。
“片文只事”这个词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,但它其实描述的是一种用极简文字或小事传递核心信息的能力。举个例子,同事发来一封邮件说:“项目进度滞后,需加急处理。”短短十个字既点出了问题,又明确了行动方向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片文只事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现代社会需要这种表达方式?答案藏在我们的信息接收习惯里。地铁里刷短视频的上班族、电梯间看弹窗新闻的路人,大家的注意力正在被切割成碎片。当一则招聘启事用“弹性工作+成长型团队”替代长篇大论的岗位描述时,应聘者的阅读完成率能提升40%——这是我亲眼见证过的真实案例。
这种表达智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。老字号餐馆的招牌菜“三小时慢炖牛骨面”,用数字和时间动词构建画面感,比“精心烹制”更有说服力。不过要注意的是,简练不等于简陋。去年帮朋友修改商业计划书时,我们把“AI赋能”这种空泛表述改成了“智能分拣系统使仓库效率提升2倍”,用具体数字支撑核心价值。
过度追求简短也可能适得其反。见过某创业团队把产品说明压缩成“智能解决方案”,结果投资人追问了三轮都没听懂具体功能。这让我意识到:真正的高手懂得在精简与完整间找平衡,就像好的电影预告片,既要吊足胃口又要传达关键剧情。
培养这种能力可以从日常沟通开始。试着用“三点式表达法”:说现象、讲影响、提建议。比如对设计师同事不要说“这个图标不好看”,而说“首页图标颜色对比度不足(现象),用户测试时点击率偏低(影响),建议改用蓝黄撞色方案(建议)”。这种结构化表达能让信息传递效率翻倍。
文字的长短从来不是评判标准,关键在于能否准确触发对方的认知开关。就像好的产品说明书,既不需要百科全书式的赘述,也不能简略到让人猜谜。下次写工作汇报时,不妨先问自己:如果只能用手机屏显一屏的内容,哪些信息是必须保留的钢印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