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iàn zhǐ zhī zì
成语解释:指零碎的文字材料;也指简短的书信。
成语出处: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5卷:“得其片纸只字者,重如拱璧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写信等
繁体字形:片紙隻字
英文翻译:just a short note
片:[piàn]1.平而薄的物体:卡片。名片。2.切削成薄的形状:片肉片。3.少,零星:片段(整体当中的一段)。片刻。片面。片甲不存。4.指较大地区内划分的较小地区:分片儿开会。5.〔片假名〕日本文所用的楷书字母。6.量词,指面积、范围、景象、心意等或成片的东西:两片药。一片新气象。[piān]义同(一),用于“相片儿”、“电影片儿”等。
纸:1.供写字、绘画、印刷、包装等用的片状的东西。多用植物纤维制成。2.量词。用于计算文件、书信等的张数:一纸电文。
只:[zhī]1.单独的:只身。片纸只字。独具只眼。2.a)用于某些成对的东西的一个:两只耳朵。两只手。一只袜子一只鞋。b)用于动物(多指飞禽、走兽):一只鸡。两只兔子。c)用于某些器具:一只箱子。d)用于船只:一只小船。[zhǐ]1.表示仅限于某个范围: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在几种棋类中,他只会下象棋。2.只有;仅有:家里只我一个人。3.姓。
字:1.文字:汉字。识字。字体。字义。常用字。2.(字儿)字音:咬字儿。字正腔圆。他说话字字清楚。3.字体:篆字。柳字。宋体字。美术字。4.书法作品:字画。一幅字。5.字眼;词:他说行,谁还敢说半个“不”字。6.字据:立字。收到款子,写个字儿给他。7.根据人名中的字义,另取的别名叫“字”:岳飞字鹏举。曾巩字子固。8.俗指电表、水表等指示的数量:这个月电表走了50个字,水表走了20个字。9.许配:待字。10.姓。
“片纸只字”到底该怎么用?比如朋友突然搬家留了张字条:“冰箱里有饺子,钥匙放窗台——老张。”这个场景里,“片纸只字”就特别贴切,简简单单几个字把重要信息都交代了。
有人问:为什么非要用这个成语?咱们看个例子。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明代商人文书,边角破损的账本上歪歪扭扭写着“三月初九,收丝二十担”。这些残破的纸片在专家眼里,就是解读古代经济的重要线索。这种零散却关键的记录,正是“片纸只字”最生动的注解。
现代人用这个成语会不会过时?完全不会!同事请假时随手写的便利贴:“电脑密码123,报告在D盘2023文件夹”,这样随手留下的只言片语,既解决了工作交接问题,又避免了长篇大论的麻烦。碎片化信息时代,这种精简表达反而更显珍贵。
有读者疑惑:这和“三言两语”有什么区别?咱们看作家改稿的场景。编辑退回的小说稿上,红色批注写着“第三章情绪断层,建议加过渡段”。这种在成稿间隙见缝插针的修改意见,用“片纸只字”来形容,更能体现文字载体的物质性特征。
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当下。现在大家刷短视频都爱看“三秒出重点”,但真正能像“片纸只字”这样,既保持信息浓度又带着人情味的表达,反而更容易让人记住。下次给家人留便签时,试试用彩色便笺纸配简笔画,零碎文字也能传递温暖。
最后看个反常识的用法。考古队在汉代陶罐里发现半片竹简,碳化的表面勉强能辨“戍卒三百往河西”七个字。这些残缺文字拼凑出的历史拼图,比完整史书的记载更让人心潮澎湃。有时候,零散比完整更有想象空间,这正是“片纸只字”的魅力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