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piàn
  • yán
  • zhǐ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piàn yán zhǐ cí

成语解释:犹片言只字。少量的文字。

成语出处:易宗夔《〈新世说〉序》:“酷嗜临川王之书,以彼片语只辞别具炉锤,自甘吻颊,非凡响所能及耳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片語隻辭

英文翻译:A few words

片语只辞的意思

片:[piàn]1.平而薄的物体:卡片。名片。2.切削成薄的形状:片肉片。3.少,零星:片段(整体当中的一段)。片刻。片面。片甲不存。4.指较大地区内划分的较小地区:分片儿开会。5.〔片假名〕日本文所用的楷书字母。6.量词,指面积、范围、景象、心意等或成片的东西:两片药。一片新气象。[piān]义同(一),用于“相片儿”、“电影片儿”等。

语:[yǔ]1.话:语言。语音。汉语。外语。成语。千言万语。2.说:细语。低语。不言不语。默默不语。3.谚语;成语:语云,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”4.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:手语。旗语。灯语。5.姓。[yù]告诉:不以语人。

只:[zhī]1.单独的:只身。片纸只字。独具只眼。2.a)用于某些成对的东西的一个:两只耳朵。两只手。一只袜子一只鞋。b)用于动物(多指飞禽、走兽):一只鸡。两只兔子。c)用于某些器具:一只箱子。d)用于船只:一只小船。[zhǐ]1.表示仅限于某个范围: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在几种棋类中,他只会下象棋。2.只有;仅有:家里只我一个人。3.姓。

辞:1.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。2.言语文词:辞令。修辞。3.告别:辞行。4.不接受;请求离去:辞谢。辞职。5.解雇:辞退。他被老板辞了。6.躲避;推托:万死不辞。不辞辛苦。

成语评论
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?明明想表达一个观点,话到嘴边却只能蹦出几个关键词;或是收到一条短信,对方只发来几个字,你却瞬间明白了背后的千言万语。这种“碎片化表达”在生活中无处不在,而“片语只辞”这个成语恰好能精准描述这种现象。

什么是“片语只辞”?这个成语原指零碎不完整的文字记录,比如考古学家从残破竹简中辨认出的几个字符,或是历史文献里缺失页面上残留的笔迹。但在现代语境中,它更多用来形容高效的信息传递——用最精简的语言传达最核心的意思。

哪些场景适合使用?当同事在会议纪要里写道“方案A成本可控,建议优先”时,这九个字可能凝结了三天市场调研的成果;朋友发来“老地方见”的微信,四个字就能唤起你们常去咖啡馆的共同记忆。这些场景都在印证:精准的语言如同压缩文件,能在有限空间装载最大信息量。

碎片化时代的新演绎在短视频与表情包盛行的今天,有个有趣的现象:越是信息爆炸,人们越渴望有效沟通。地铁站LED屏用八个字提醒防疫事项,短视频标题用五个字抓住观众眼球,这些都是“片语只辞”的现代版应用。语言学家发现,人类大脑处理碎片信息的效率其实高于长篇大论。

个人观察:少即是多的艺术作为文字工作者,我亲历过从“注水文章”到“干货输出”的转变趋势。十年前可能需要三千字阐述的观点,现在用三张信息图加200字说明反而更受欢迎。这不是语言的退化,而是表达方式的进化——就像用微距镜头观察露珠,小空间里同样能折射大千世界。

下次编辑短信时,不妨先删除所有形容词;制作PPT时,尝试把每页文字控制在20字以内。你会发现,当语言褪去修饰的外衣,思想的骨架反而更加清晰有力。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节省沟通成本,更能倒逼我们提升思维精度——毕竟,能把复杂问题说简单,才是真正的理解透彻。

"片语只辞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