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piàn
  • lín
  • zhī
  • jiǎ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piàn lín zhī jiǎ

成语解释:犹片鳞半爪。
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饮冰室诗话》:“昔惟闻海上诸君子传,传诵其诗,有‘入市无屠狗,骄人让沐猴’之句,深以片鳞只甲为憾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片鱗隻甲

英文翻译:Lepidoptera

片鳞只甲的意思

片:[piàn]1.平而薄的物体:卡片。名片。2.切削成薄的形状:片肉片。3.少,零星:片段(整体当中的一段)。片刻。片面。片甲不存。4.指较大地区内划分的较小地区:分片儿开会。5.〔片假名〕日本文所用的楷书字母。6.量词,指面积、范围、景象、心意等或成片的东西:两片药。一片新气象。[piān]义同(一),用于“相片儿”、“电影片儿”等。

鳞:1.鱼类、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,由角质、骨质等构成。2.像鱼鳞的:鳞茎。鳞波。遍体鳞伤。3.姓。

只:[zhī]1.单独的:只身。片纸只字。独具只眼。2.a)用于某些成对的东西的一个:两只耳朵。两只手。一只袜子一只鞋。b)用于动物(多指飞禽、走兽):一只鸡。两只兔子。c)用于某些器具:一只箱子。d)用于船只:一只小船。[zhǐ]1.表示仅限于某个范围: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在几种棋类中,他只会下象棋。2.只有;仅有:家里只我一个人。3.姓。

甲:1.天干的第一位。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。2.第一;居第一位:甲级。桂林山水甲天下。3.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:甲壳。指甲。4.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。用金属、皮革等制成:盔甲。装甲车。5.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。若干户为一甲,若干甲为一保。

成语评论

你知道“片鳞只甲”这个成语吗?它就像拼图游戏里散落的一两块碎片——虽然能看出大致轮廓,但少了关键部分就拼不出全貌。比如有人聊起历史事件时只会背年份和名字,却说不出背后的社会背景:“他讲二战只会提到诺曼底登陆和原子弹,简直是片鳞只甲,听得人云里雾里。”

为什么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零散的知识?试想你在博物馆看到恐龙化石展览,如果展柜里只有半截尾椎骨和两片鳞片状岩石,解说牌却写着“霸王龙生态全解”,观众肯定会觉得被忽悠。这就像刷短视频学知识,刷了二十条心理学金句就以为掌握了人性本质,其实只是捡到了片鳞只甲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内涵。当网友争论热点事件时,常出现这样的情况:有人拿着当事人十年前发的半条微博截图,配上“看吧我早就知道他是这种人”的评论。这种拿着片鳞只甲当证据的行为,往往会让讨论陷入各说各话的僵局。

我常在读书会碰到这样的朋友:他们能准确复述《红楼梦》里黛玉葬花的场景,却说不出贾府衰败的经济原因。这种选择性记忆就像在沙滩上只捡漂亮的贝壳,却忽略了海浪塑造沙滩的整体过程。知识的片鳞只甲固然能带来即时的满足感,但要想真正理解世界,还是得潜下心来找寻那些藏在浪花下的完整脉络。

下次看到社交平台上那些“三分钟读懂量子力学”的标题,不妨多留个心眼。就像考古学家不会凭半块陶片断定整个文明,我们面对信息碎片时也要保持清醒——片鳞只甲能启发兴趣,但真正的认知大厦需要更多梁柱来支撑。或许这正是古人创造这个成语的智慧:提醒我们在零散中看见完整,在片段里寻找真相。

"片鳞只甲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