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niú
  • tóu
  • ē
  • pá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niú tóu ē páng

成语解释: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

成语出处:《新唐书·路岩传》:“奢肆不法,俄与韦保衡同当国,二人势动天下,时目其党为‘牛头阿旁’,言如鬼阴恶可畏也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迷信说法

繁体字形:牛頭阿旁

英文翻译:Aben, Oxbow

牛头阿旁的意思

牛:1.哺乳动物。草食,反刍。家牛有黄牛、水牛和牦牛等。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;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;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。中国黄牛有秦川牛、南阳牛、鲁西黄牛、延边黄牛等;水牛有温州水牛、滨湖水牛等良种。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。2.比喻固执、倔强,也比喻威风、神气:牛脾气。牛哄哄。他的样子可真牛。3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4.牛顿的简称。

头:[tóu]1.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、鼻、眼等器官的部分。2.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:剃头。梳头。平头。分头。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。3.物体的顶端或末梢:山头。笔头儿。中间粗,两头儿细。4.事情的起点或终点:话头儿。提个头儿。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!5.物品的残余部分:布头儿。蜡头儿。铅笔头儿。6.头目:李头儿。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。7.方面:他们是一头儿的。心挂两头。8.第一:头等。头号。9.领头的;次序居先的:头车。头马。头羊。10.姓。[tou]1.(头儿)名词后缀。a)接于名词性词根:木头。石头。骨头。舌头。罐头。苗头。b)接于动词词根:念头。扣头。饶头。嚼头儿。看头儿。听头儿。c)接于形容词词根:准头。甜头儿。2.方位词后缀:上头。下头。前头。后头。里头。外头。

阿:[ā]1.用在排行、小名或姓的前面,有亲昵的意味:阿大。阿宝。阿唐。2.用在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:阿婆。阿爹。阿哥。[ē]1.迎合;偏袒:阿附。阿谀。刚直不阿。阿其所好。2.大的丘陵:崇阿。3.弯曲的地方:山阿。4.指山东东阿:阿胶。5.姓。

旁:[páng]1.左右两侧:旁边。旁侧。旁门。旁出。旁听。旁若无人。2.其他,另外:旁人。旁的话。触类旁通。责无旁贷。旁证。旁白(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)。旁落。3.广,广泛:旁征博引。4.邪、偏:旁门左道。5.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:偏旁。竖心旁儿。[bàng]古同“”,靠。

成语评论

提到“牛头阿旁”,很多人可能一头雾水——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?其实它来自佛教传说,形容地狱中面目狰狞的鬼差。举个例子:老张批评下属时板着脸、说话不留情面,同事私下嘀咕:“他今天活像个牛头阿旁,吓得我大气都不敢喘。”这里的“牛头阿旁”就用来比喻严厉到让人畏惧的形象。

有人会问:这个成语和“凶神恶煞”有什么区别呢?关键在文化背景。“牛头阿旁”特指带有威慑力的执法者形象,而“凶神恶煞”更侧重纯粹的外貌凶狠。比如社区新来的保安认真核查每辆进出车辆,虽然态度强硬但确实降低了盗窃率,这种“恪尽职守的牛头阿旁”反而透着几分可爱。

我曾在博物馆见过明代《地狱变相图》的摹本,牛头鬼卒举着铁链的形象确实骇人。但换个角度看,这种威慑力何尝不是维护秩序的必要手段?就像交通警察开罚单时铁面无私,看似不近人情,实则保障着道路安全。这种“必要的严厉”正是“牛头阿旁”在现代社会的变体。

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健身房教练盯着学员做深蹲时吼着“膝盖别内扣!背挺直!”,学员痛得龇牙咧嘴却悄悄减了十斤。这种“健身房的牛头阿旁”现象说明——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温言软语,而是直击要害的督促。关键在于执行者是否怀着善意,就像成语里的鬼差虽凶,终究是善恶分明的审判者。

下次遇到严格的上司或老师,不妨换个视角观察:他们的“牛头阿旁”式作风里,是否藏着恨铁不成钢的期待?当然,把握严厉与苛责的界限很重要,真正的“牛头阿旁”应当像手术刀般精准,既切除病灶,又避免伤及健康组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