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iú sōu mǎ bó
成语解释:牛溲:牛屎;一说指车前草。马勃:一种生长在湿地及腐木上的菌类植物;俗称牛尿和马屁菌。借指不值钱的下贱而有用的东西。
成语出处: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玉札丹砂,赤箭青芝,牛溲马勃,败鼓之皮,俱收并蓄,待用无遗者,医师之良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牛溲馬勃
英文翻译:trifles
牛:1.哺乳动物。草食,反刍。家牛有黄牛、水牛和牦牛等。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;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;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。中国黄牛有秦川牛、南阳牛、鲁西黄牛、延边黄牛等;水牛有温州水牛、滨湖水牛等良种。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。2.比喻固执、倔强,也比喻威风、神气:牛脾气。牛哄哄。他的样子可真牛。3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4.牛顿的简称。
溲:1.大小便。特指小便:溲溺。2.浸;泡。
马:1.哺乳动物,头小,面部长,耳壳直立,颈部有鬣,四肢强健,每肢各有一蹄,善跑,尾生有长毛。是重要的力畜之一,可供拉车、耕地、乘骑等用。皮可制革。2.大:马蜂。马勺。3.姓。
勃:[bó]1.突然,忽然:勃然(a.突然,如“勃勃大怒”;b.兴起的样子,如“勃勃作色”)。2.变色的样子:勃腾腾(怒气上冲的样子)。3.旺盛,兴起:勃起。勃发。勃蓬。[bèi]古同“悖”,违背事理,惑乱糊涂。
“牛溲马勃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,但它背后藏着挺有意思的道理。简单来说,牛溲是牛的尿,马勃是一种菌类,古人觉得这两样东西虽然看起来没用,但实际能入药治病。这个成语想表达的是:看似不起眼的东西,可能在关键时刻派上大用场。
举个例子:家里角落里堆着几件旧衣服,平时觉得占地方,结果突然需要擦地板时,它们成了最好的“临时抹布”。这时候你可能会一拍大腿:“原来牛溲马勃就在我身边啊!”
有人问:生活中真能找到这么多“牛溲马勃”吗?当然能!比如修自行车时,工具箱里那颗生锈的螺丝钉突然解决了漏装零件的问题;或者团队里那个寡言少语的同事,关键时刻用他擅长的数据分析救了项目。这些例子都在说:价值往往藏在意想不到的地方。
换个角度看,这个成语其实在提醒我们别轻易下结论。我常观察到,现代人容易用“有没有用”快速给事物贴标签。比如觉得学冷门专业“没前途”,或者认为内向的人“难合作”。可就像牛溲马勃一样,很多特质或资源只是暂时没遇到适合的场景。
再举个反例:公司曾有个实习生,因为性格慢热被评价为“不适合职场”。结果某次客户投诉事件中,正是他耐心倾听的态度化解了矛盾。你看,就连“慢热”这种看似缺点的地方,在特定情境下反而成了优势。
说到这儿突然想到,教育领域也藏着“牛溲马勃”。有个朋友数学总不及格,但手工课能做出精密的模型结构。后来他成了建筑设计师,把空间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。这让我更相信:找到合适的土壤,每个特质都能开花结果。
说到底,“牛溲马勃”的故事像一面镜子,照出我们对价值的固有认知有多局限。或许真正需要改变的,不是事物本身,而是我们看待它们的眼光。下次再遇到看似“没用”的东西或人,不妨多问一句:是不是我还没发现它的闪光时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