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niú
  • gòng
  • lá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niú jì gòng láo

成语解释:骥:好马。牛跟马同槽。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共处。

成语出处:《晋书 张载传》:“及其无事也,则牛骥共牢,利钝齐列,而无长涂犀革以决之,此离朱与瞽者同眼之说也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贤愚不分

繁体字形:牛驥共牢

英文翻译:Together with the steed

牛骥共牢的意思

牛:1.哺乳动物。草食,反刍。家牛有黄牛、水牛和牦牛等。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;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;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。中国黄牛有秦川牛、南阳牛、鲁西黄牛、延边黄牛等;水牛有温州水牛、滨湖水牛等良种。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。2.比喻固执、倔强,也比喻威风、神气:牛脾气。牛哄哄。他的样子可真牛。3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4.牛顿的简称。

骥:1.好马:按图索骥。2.比喻贤能。

共:[gòng]1.相同,一样:共性。共同。同甘共苦。2.彼此都具有、使用或承受:患难与共。休戚与共。3.一起,一齐:共鸣。共勉。共议。共处(chǔ)。4.总计,合计:共计。总共。5.与,和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”6.“共產党”的简称。[gōng]1.古同“”,恭敬。2.古同“”,供奉,供给。

牢:1.养牲畜的圈(juàn):虎牢。亡羊补牢(喻事后补救还不为迟)。牢笼。2.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:太牢(古代帝王、诸侯祭祀社稷时,牛、羊、豕三牲全备之称)。少牢(诸侯宗庙,用羊、豕之称)。3.监禁犯人的地方:监牢。坐牢。4.结实,坚固,固定:牢固。牢稳(a.稳妥可靠;b.物体稳定,不摇晃)。牢记。牢不可破。

成语评论

你有没有想过,成语"牛骥共牢"到底在说什么?先看这个例子:某公司把顶尖程序员和刚入职的实习生编在同一项目组,结果技术大牛天天改菜鸟的bug,项目进度反而比单独分组时更慢。这种情况就像把日行千里的骏马和耕地的黄牛关进同一个马厩,这就是典型的"牛骥共牢"。

可能你会问:不同能力的人在一起不是能互相学习吗?这里有个关键区分:互补合作和强制捆绑完全不同。就像把钢琴家和足球运动员组乐队,看似跨界创新,实则双方特长都被限制。古代这个成语诞生时,正是批评把贤才与庸人混用的管理失误。

最近参加读书会遇到件趣事:组织者把哲学教授和养生书籍爱好者分在同组。结果教授讲存在主义时,大妈们忙着讨论枸杞泡茶。这种看似荒诞的场景,其实每天都在职场、学校以不同形式上演。我的观察是:差异本身不是问题,关键要有适配的协作机制。

有人担心区分群体会不会导致固化?这需要辩证看待。就像中药铺的百子柜,当归和人参分开存放,但治病时可以灵活配伍。好的管理者应该像茶艺师,既懂得区分绿茶红茶的不同特性,更知道什么时候该调配英式早茶,什么时候该呈现纯正的龙井。

最后说个真实故事:朋友在山区支教时,把数学尖子生和基础薄弱生结成互助小组。三个月后发现,这种"牛骥共牢"反而激发了双方潜能。原来,当给予适当引导和成长空间,差异本身就会转化为动力。这让我相信:任何成语的智慧都不是铁律,而是启迪我们思考的起点。

说到底,牛与骥的寓言提醒我们注意资源配置的合理性,但更启发我们思考:怎样的"牢"才能让不同生命都找到成长的可能?或许答案不在分隔或混合本身,而在于是否搭建了让每个生命都能自在呼吸的生态系统。就像春天的原野,既要有参天大树,也要有茵茵绿草,关键在阳光雨露的公平滋养。

"牛骥共牢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