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iú gāo mǎ dà
成语解释: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。
成语出处:《小说月报》1981年第1期:“东宁县县委书记刘番成长得浓眉大眼,牛高马大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
繁体字形:牛高馬大
英文翻译:big and strong
牛:1.哺乳动物。草食,反刍。家牛有黄牛、水牛和牦牛等。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;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;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。中国黄牛有秦川牛、南阳牛、鲁西黄牛、延边黄牛等;水牛有温州水牛、滨湖水牛等良种。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。2.比喻固执、倔强,也比喻威风、神气:牛脾气。牛哄哄。他的样子可真牛。3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4.牛顿的简称。
高:1.从下向上距离大;离地面远(跟“低”相对,2.同):高楼大厦。这里地势很高。3.高度:那棵树有五米高。书桌高八十厘米。4.三角形、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(顶点或平行线)的垂直距离。5.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:高速度。体温高。见解比别人高。6.等级在上的:高等。高年级。哥哥比我高一班。7.敬辞,称别人的事物:高见。高论。8.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:高锰酸钾。9.姓。
马:1.哺乳动物,头小,面部长,耳壳直立,颈部有鬣,四肢强健,每肢各有一蹄,善跑,尾生有长毛。是重要的力畜之一,可供拉车、耕地、乘骑等用。皮可制革。2.大:马蜂。马勺。3.姓。
大:[dà]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2.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3.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4.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5.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6.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7.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8.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9.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[dài]1.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2.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[tài]1.古同“太”。2.古同“泰”。
“牛高马大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像牛一样高大、像马一样健壮,用来形容人的身材魁梧或气场强大。比如,在描述一位篮球运动员时可以说:“他一出场就引人注目,牛高马大的体格配上敏捷的动作,活脱脱是球场上的‘移动城墙’。”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外表吗?其实不然。比如在职场上,一位气场十足的领导者即便身材普通,也可能被形容为“牛高马大”——这里更强调其内在的魄力。例如:“别看王经理个子不高,开会时说话掷地有声,在团队里倒显得牛高马大。”
我观察到,现代社会对“牛高马大”的解读正在发生变化。过去人们更关注字面意义的体格,如今也看重精神层面的存在感。比如某位作家在书中写道:“知识就像肌肉,积累多了自然会让人在思想领域变得牛高马大。”这种比喻既新颖又贴切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偶尔带有调侃意味。朋友间可能会打趣:“你这饭量真是牛高马大,三碗面下肚还能加个肉夹馍?”这种用法既保留了原意,又增添了生活化的幽默感。
从语言发展角度看,“牛高马大”的灵活性体现了汉语的包容性。它既适用于传统语境中的直观描述,也能承载新时代的引申含义。下次遇到需要强调“存在感”的场合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,或许能让表达更生动立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