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áo jiǎ lì bīng
成语解释:犹坚甲利兵。泛指精良的武器。
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当此之时,非有牢甲利兵,劲弩强冲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战争等
繁体字形:牢甲利兵
英文翻译:armed might
牢:1.养牲畜的圈(juàn):虎牢。亡羊补牢(喻事后补救还不为迟)。牢笼。2.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:太牢(古代帝王、诸侯祭祀社稷时,牛、羊、豕三牲全备之称)。少牢(诸侯宗庙,用羊、豕之称)。3.监禁犯人的地方:监牢。坐牢。4.结实,坚固,固定:牢固。牢稳(a.稳妥可靠;b.物体稳定,不摇晃)。牢记。牢不可破。
甲:1.天干的第一位。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。2.第一;居第一位:甲级。桂林山水甲天下。3.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:甲壳。指甲。4.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。用金属、皮革等制成:盔甲。装甲车。5.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。若干户为一甲,若干甲为一保。
利:1.锋利;锐利(跟“钝”相对):利刃。利爪。2.顺利;便利:不利。成败利钝。3.利益(跟“害、弊”相对):利弊。有利。兴利除害。4.利润或利息:暴利。薄利多销。本利两清。5.使有利:利国利民。毫不利己,专门利人。6.姓。
兵:1.战士;军队:当兵。兵种。2.军队中的最低等级:上等兵。3.武器:兵工厂。短兵相接。4.关于军事或战争的:兵书。纸上谈兵。
“牢甲利兵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?其实它指的是装备精良、战斗力强的军队。举个例子,春秋时期的吴国为了称霸,花重金打造战车和兵器,士兵个个身穿铁甲,手持利刃,可谓“牢甲利兵”。但光有装备就能赢吗?楚国的灵活战术让他们吃尽苦头,这说明“硬实力”之外,“软实力”同样重要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成语只能用在战争里吗?当然不是!比如一家科技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研发高端设备,同时培养顶尖人才,可以说他们用“牢甲利兵”在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。这里的“甲”是技术壁垒,“兵”是人才储备,这种虚实结合的准备才是长久之计。
再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。小王想转行做程序员,他不仅买了最贵的电脑和课程(“牢甲”),还坚持每天写代码到凌晨(“利兵”)。结果呢?三个月后他成功入职互联网大厂。这说明个人成长也需要“装备+训练”的双重准备,但过度依赖工具而忽视实践,照样会事倍功半。
有意思的是,古人说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这和“牢甲利兵”异曲同工。但现代人更需要明白:再好的装备也只是辅助。就像健身房里,有人穿着顶级运动装备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而坚持锻炼的普通人反而练出好身材。这种反差提醒我们,真正的“利兵”应该是持续的行动力。
在我看来,这个成语最值得现代人思考的是“动态平衡”。就像手机年年更新换代,但关键还是看使用者如何发挥其功能。企业储备资源固然重要,但更要建立快速响应的机制;个人购置学习工具值得鼓励,但别让“装备焦虑”掩盖了真正的进步需求。毕竟,最好的准备永远是“手里有剑,心中有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