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ù shǐ tīng jīng
成语解释:一面放猪,一面听讲。比喻求学努力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·承宫传》:“少孤,年八岁为人牧豕。乡里徐子盛者,以《春秋经》授诸生数百人,宫过息庐下,乐其业,因就听经,遂请留门下,为诸生拾薪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读书勤奋
繁体字形:牧豕聽經
英文翻译:To listen to the Scriptures
牧:1.放养牲口:牧羊。畜牧。2.古代官名:荆州牧。
豕:猪:狼奔豕突。
听:1.用耳朵接受声音:听广播。2.服从;接受;照办:一切行动听指挥。不听劝告。3.任凭:听其自然。4.判断;治理:垂帘听政。5.英语音译词。金属制的密封罐、筒等。也用作量词:听装香烟。一听啤酒。
经:[jīng]1.(旧读jìng)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(跟“纬”相对):经纱。经线。2.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:经脉。经络。3.经度:东经。西经。4.经营;治理:经商。整军经武。5.上吊:自经。6.历久不变的;正常:经常。不经之谈。7.经典:本草经。佛经。念经。十三经。8.月经:行经。经血不调。9.姓。10.经过:经年累月。几经周折。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。经他一说,我才知道。11.禁(jīn)受:经不起。经得起考验。[jìng]织布之前,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,来回梳整,使成为经纱或经线:经纱。
“牧豕听经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像是个古代寓言,但它传递的哲理放到今天依然鲜活。比如小王每天在地铁通勤时坚持听经济学课程,同事调侃他“一边挤地铁一边听天书”,他却笑着说:“我这叫‘牧豕听经’,放猪的活要干,学问也不能落下。”这种把平凡生活和求知欲结合的态度,恰恰是当代人突破时间困局的妙招。
有人会问:在忙碌中坚持学习真的有用吗?去年有位外卖骑手的故事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。他利用等餐间隙背诵英语单词,两年后竟考取了导游证,现在专门接待外国游客。这就像古人边放猪边听经,看似矛盾的场景里藏着突破常规的可能性——关键不在于环境是否理想,而在于是否能在缝隙里抓住成长的机会。
我观察到现代职场有个有趣现象:越是工作节奏快的岗位,越流行“微学习”模式。有位程序员朋友把代码教程设置成手机锁屏,每次解锁时强迫自己看一行代码,这种“牧豕听经”式的碎片化积累,三年后让他从后端开发转型成了人工智能工程师。这让我想到,知识获取本就不该被场所限制,就像放猪少年耳边的经文声,重要的不是音量大小,而是持续接收的频率。
或许有人质疑:这样零散的学习能形成系统认知吗?实际上人类大脑擅长拼图式学习。就像古人放猪时反复听到的经文章节,可能在某个喂猪的午后突然贯通。我认识的设计师每天利用午休观看10分钟建筑纪录片,五年后竟能独立完成古建修复方案。零散知识就像散落的珍珠,当积累到某个临界点,自然会串成璀璨的项链。
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,“牧豕听经”更像是一种生存智慧。它不鼓励人们放弃日常工作去埋头苦读,而是倡导在现实土壤里培育求知欲的种子。那些在地铁里戴着耳机听课的上班族,在厨房边炒菜边听播客的主妇,其实都在演绎着新时代的“牧豕听经”。他们用行动证明:成长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,而是见缝插针的实践艺术。